你敢信吗?一只咧着九颗尖牙的 “丑萌” 小怪兽 Labubu,让无数年轻人为它疯狂。
有人通宵排队抢购,有人倒卖赚差价。
而女孩糖糖靠给 Labubu 钩织手工娃衣月入超 2 万,近一半订单来自海外。
这背后藏着怎样的财富密码?
从“丑小鸭”到“顶流”的逆袭神话
凌晨三点的上海愚园路,零下五度的寒气里。
林夏跺着脚搓手,眼前的队伍已蜿蜒至三个路口外。
她手机屏幕亮着 BLACKPINK Lisa ,上周晒出的 Labubu 联名款照片。
那只咧着九颗尖牙的小怪兽,在明星 ins 里闪着虹光。
而此刻队伍最前方的便利店橱窗里,同款盲盒被防弹玻璃罩着。
标价牌上的 “14000 元”, 在霓虹灯下像团跳动的火。
这是她第三次通宵排队。
第一次见到 Labubu 是在闺蜜工位,那只不对称瞳孔的小怪兽歪着头,獠牙卡在笔筒边缘。
“丑得像我前男友,但越看越上头”。
闺蜜边说边拆开刚到货的 “怪怪狂欢节” 系列,金属光泽的卡牌掉出时,整个办公室都凑了过来。
隐藏款概率 1/144 的传说,让每个拆盒的人都像握着彩票。
后来林夏在抖音刷到蕾哈娜戴着 Labubu 耳环走机场,评论区瞬间被 “求同款” 淹没。
她这才发现,二手平台上原价 99 元的盲盒,早已炒到 200。
某款联名滑板,更是挂出 3.45 万的天价。
“买到了!” 前方传来欢呼,林夏看着买到隐藏款的男生被记者围住。
他举着的卡砖里,Labubu 的尖牙上还沾着防伪涂层的金粉。
而她自己的购物车里,刚下单了糖糖手工店的娃衣。
这个深圳女孩靠给 Labubu 钩织蕾丝裙,上个月接了 237 单海外订单。
最远的买家在冰岛,说要配给女儿的毕业礼物。
“其实买的不是玩具,”林夏摩挲着手机里奶奶的照片。
去年化疗时她总把 Labubu 放在床头柜,“看着它歪嘴笑的样子,好像再难的事都能扛过去。”
此刻便利店开门的电子音响起,队伍爆发出骚动。
林夏随着人流往前挤,羽绒服口袋里的旧手机震动起来。
是银行发来的短信:“存款满 5 万即赠 Labubu 限定款”。
她忽然想起上周在地铁看到的场景:穿校服的女孩把 Labubu 别在书包上。
上班族大叔用 Labubu 手机壳,连跳广场舞的阿姨都在讨论 “哪个款能传给孙女”。
玻璃柜里的小怪兽在晨光中闪着光,九颗尖牙像九把钥匙。
打开了这个时代年轻人,藏在 “不完美” 里的情感密码 。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 Labubu 不对称的瞳孔上时,2024 年那组暴涨 726.6% 的销售额数据。
正化作排队者呵出的白气,在上海的清晨里缓缓上升。
小众赛道里的暴利生意经
深圳城中村的出租屋里,糖糖的钩针在台灯下划出银亮的弧线。
第 273 针下去时,青蛙套装的荷叶边领口终于成型,手机突然震动 。
冰岛买家的留言跳出屏幕:"森林精灵套装再加 3 套,愿意付双倍加急费。"
她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望向墙上的订单板:密密麻麻的便签里,海外地址占了 47%。
最远的来自巴西,备注写着 "给女儿的成人礼"。
这是她辞职,做手工娃衣的第三年。
起初只是给 Labubu 钩了件碎花裙,发在闲鱼后被香港买家以 300 元买走。
"她说从没见过这么立体的钩花"。
现在她的工作室里,七八个收纳箱装满各色蕾丝线。
最便宜的丝线成本不过 3 元,却能做出卖 70 元的青蛙套装。
义乌工厂流水线上,同样款式的印花娃衣批发价 12 元。
但糖糖的手工款总有独特的褶皱,比如青蛙背上的露珠是用日本米珠一颗颗缝上去的。
上周三的私域团购,让她印象深刻。
上海买家 "LabubuCollector" 一次订了 20 套定制款,要求每套娃衣绣上不同的《山海经》神兽,预付款就打了 5 万元。
"他说要送给女儿当嫁妆,"糖糖边说边展示聊天记录。
对方发来的照片里,整面墙的玻璃柜里摆满 Labubu。
最贵的隐藏款用防紫外线卡砖装着,"就像博物馆的藏品。"
而她自己算过一笔账:
钩一套森林精灵需要 6 小时,材料成本 8 元,售价 158 元,利润率超过 1900%。
窗外传来环卫车的声响,糖糖把刚完工的青蛙套装塞进防震泡沫袋。
快递单上的英文地址显示,这件售价 70 元的娃衣将漂洋过海到伦敦。
买家备注栏写着:"请附上手写卡片,告诉她这是中国姑娘一针一线钩的。"
晨光透过窗帘缝隙照在钩针上,她忽然想起第一次接到海外订单时的情景。
那个澳大利亚妈妈说,女儿化疗时总抱着穿手工娃衣的 Labubu。
"因为每个针脚,都像妈妈的吻"。
而此刻办公桌上的台历,2024 年标注的 "销售额突破 200 万" 字样下,新的订单提示音又响了起来。
谁在分食Labubu的千亿蛋糕?
东莞常平镇的玩具工业园里,李姐的指甲在流水线上敲出哒哒声。
第 3824 只 Labubu 刚从注塑机里落下,温热的塑胶还带着模具的纹路。
她熟练地装上不对称瞳孔, 这个动作她每天重复 2.3 万次。
身旁的传送带正以每分钟 120 只的速度运转,将成型的小怪兽送进包装车间。
墙上的电子屏显示:今日产能 137 万只,距海外订单交货期还剩 47 小时。
而在园区另一头,4000 多家工厂的灯光连成光带,像给珠三角的夜空镶了道金边。
深圳华强北的城中村出租屋里,阿杰的工作台铺满了改娃工具。
紫外线灯照在 Labubu 脸上,他用 0.1mm 的勾线笔给尖牙描金。
手机里有 27 个待付款订单,最新的来自上海买家。
要求把 Labubu 改造成《山海经》里的饕餮,报价 4000 元。
"上个月接了 37 单,"他擦掉鼻尖的颜料,指了指墙角的仿冒品模具。
"义乌那边发来的,说能做出 90% 相似度,订单排到半个月后了。"
而在三公里外的泡泡玛特门店,黄牛阿俊正用手机扫着库存码。
他的微信群里,刚抢到的隐藏款标价 8800 元。
"昨晚在广州蹲了通宵,这单够付三个月房租。"
巴黎玛莱区的设计师工作室里,Sophie 把最后一颗施华洛世奇钻粘在 Labubu 额头上。
这个被她喷成焦糖色的小怪兽,脖子上挂着爱马仕的丝巾碎料改造成的领结,底座是 LV 老花皮的边角料。
"上周卖给一位中国收藏家,"她晃了晃手机里的转账记录,1.2 万欧元的数字在屏幕上发亮。
"他说这是 ' 东方丑萌美学的极致 '。"
而在 Instagram 的 #LabubuDIY 话题下,东京玩家用和服残片做娃衣,柏林艺术家给 Labubu 装上机械义肢,
最新一条帖子获赞 14 万,画面里Labubu 戴着三星堆面具,站在卢浮宫的玻璃金字塔前。
凌晨两点的北京宿舍,小陈盯着闲鱼刷新。
"第 78 次蹲守,"他的购物车躺着 12 个待拍盲盒,预算里还剩 3000 元生活费。
"要是抽到隐藏款,就能给女朋友换手机了。"
而此刻在伦敦邦德街的古董店,老板 James 正用麂皮布擦拭 Labubu 青花瓷联名款。
这个被他摆在 18 世纪银器旁的小怪兽,标签上写着 "2024 年中国文化符号"。
旁边的访客留言本上,一位中国留学生写道:"看到它让我想起奶奶的青花瓷罐。"
当第一缕阳光照在东莞工厂的传送带上,第 137 万只 Labubu 正被装入集装箱。
它不知道,自己将在 48 小时后抵达洛杉矶港口。
被一位改娃师喷成美黑肤色,再挂上爱马仕挂件,出现在比弗利山庄的派对上。
而它的孪生兄弟,此刻正躺在北京大学生的购物车里,等待着成为改变命运的那张 "彩票"。
整个产业链像个精密的齿轮,在凌晨四点的世界里悄然转动。
将九颗尖牙的 "丑萌" 美学,碾磨成跨越东西的财富密码。
潮水退去前,抓住那朵浪花
当 Labubu 的热度终将如潮水退去,那些被九颗尖牙咬开的财富缝隙却依然闪着光。
在这个连情绪都能标价的时代,深圳城中村的糖糖们用钩针勾住的。
从来不是毛线,而是当代人对 "独特性" 的饥饿感。
凌晨三点的改娃师还在给 Labubu 描金,义乌工厂的注塑机仍在吞吐塑胶。
而伦敦古董店的玻璃柜里,穿旗袍的 Labubu 正对着参观者歪嘴笑。
这幕横跨半球的场景里藏着永恒的启示:
当东莞的流水线用百万只量产定义 "快消",手工钩针下的每针褶皱都在诉说 "唯一"。
当黄牛用隐藏款标价制造焦虑,海外买家却为绣着《山海经》的娃衣支付文化溢价 。
所有造富神话的内核,不过是精准踩中了人心对 "被看见" 的渴望。
糖糖们的钩子上挂着的,何尝不是这个时代的心理图谱?
就像冰岛妈妈为化疗女儿,订购的森林精灵套装。
当工业化的冰冷被手工温度融化,当 Labubu 的尖牙咬碎传统审美的桎梏。
每个为 "丑萌" 买单的年轻人,其实都在为那个不完美却真实的自己投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