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号创作者激励计划#42年工龄老知青,养老金上涨1.17%,感恩3.5年下乡视同缴费
“养老金总算是到账了,工龄42.25年,涨了1.17%,当然,看着比例不多,但是上涨额还是挺可观的,主要得益于自己3.5年的知青下乡工龄!一想到自己的艰苦岁月,就有一种泪水想滑落心间。”
都知道企退人员养老金平均在3000元左右,知青们也不例外。来看看三个知青案例:
第一,有个79岁的李师傅,当年下过乡,好在是国企退休,工龄也算是稳定,目前养老金5000多元,虽然不高,但是,自己生活也还可以,加上自己身体目前还算是稳健,所以,也不求多涨之类的奢望了。他的优势在于找了一个国企的工作稳定干到退休。
第二,74岁的网友表示自己是1969年下乡插队,但是养老金并不高,只有3000多,这在上海基本是属于很低的水平了,得亏上海政府对知青有帮困补贴800多,还有医疗帮困,这才让这些工友们一起拥有了比较好的晚年生活。他的优势在于上海当地的政策确实是很人性化,考虑到了这些下过乡的老知青们的晚年生活。
第三,70岁网友表示自己才2700元的养老金,虽说是上山下乡的知青,但是,如今的养老金水平满足基本生活都困难,加上身体不好,看病吃药是家常便饭,只能是放平心态继续生活。这才是现实中普通老百姓的例子,很多人没有那么幸运,回城之后也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底层老百姓,养老金和其他人差不多,平均水平就很高兴了。
从网友们的分享中可以看出,即便都是下过乡的老知青们,回城之后的养老待遇也高低不同。当年,艰苦的条件,青春的热血,都洒在了一穷二白的年代里,无论男女,都是脏活累活抢着干,他们的这些贡献存在于历史,存在于祖国的建设之中,所以,视同缴费年限给他们养老金上了一层楼。
可是,还是有人养老金待遇并不高,那就是回去之后的单位不同的原因。
有的遇见了好单位,苦了前几年,但是享福在后面,无论是工作,还是退休,都过得比较舒适,这也是少数人,有门路的一批人。
但是也有的分到了单位后又面临下岗,自谋职业,似乎回城之后也没有过上好日子,养老金也比较低,这一类人占了多数,都是受到了时代的影响,日子过得紧巴巴。
如今这一代人随着岁月的流逝都老了,进入了耄耋之年,说到当年,只有他们自己明白当年的苦,有老知青经常聚会,讨论着当年属于他们特殊的回忆。所以,他们的贡献是有历史也是真实存在的,也希望在养老金上涨的时候,再对他们额外倾斜一点,大家怎么看?欢迎留言讨论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