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湖南一高校发布《关于对停招专业教师转岗意愿摸底的通知》,为相关教师提供了五类可转岗方向,包括本学院相近专业教学岗、其他专业技术岗、机关管理岗、辅导员岗以及创新创业学院专任教师岗。
这并非孤例,它折射出的是我国高校正置身的一场前所未有的专业调整浪潮。这场调整的力度有多大?
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2024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给出了答案:全国高校共撤销专业点1428个、停招专业点2220个。
根据教育部等五部门2023年印发的《普通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调整优化改革方案》明确要求“到2025年,优化调整高校20%左右学科专业布点,淘汰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学科专业”,并规定“对连续5年未招生的专业予以撤销处理”。
由此可见,无论专业的撤销还是停招,在未来都将成为高校发展的常态。在此背景下,一个无法回避的核心问题浮出水面:相关专业的教师,该何去何从呢?
稳妥做好教师分流转岗工作
麦可思整理多校文件发现,如果专业停招或撤销,相关教师分流大概有几种情况:分流到相近专业、学院讲专业基础课;讲授公共基础课;转岗行政,或实验室、图书馆等教辅岗位;跳槽到其他学校。
当然,不少高校在制定本校的专业设置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中,通常会建立一套相应的保障措施,帮助相关专业的老师顺利完成教职转换。
譬如今年初,《安徽工业大学本科专业建设管理办法》明确,被停止招生或撤销的专业所在学院应做好专业停招(办)后在校学生的培养工作,并做好停招(办)专业相关教师的分流与转岗事宜。
又如文章开头提到的湖南高校,该校在今年3月初召开的相关会议上要求,各教学院要稳妥做好教师分流转岗等配套保障,确保优化调整平稳有序推进。
在这些政策框架下,教师的转型之路虽有了制度依托,但落实到个体,依然充满了挑战与重新定位的艰辛,上海海洋大学梁贺君老师的经历便是一个生动的例证。
2023年,上海海洋大学工程学院物流工程专业因学科调整暂停招生,时年41岁的梁贺君老师与其他7名同事面临教学科研方向断裂的困境。尽管内心一度充满抗拒与迷茫,梁贺君最终选择主动求变,凭借自身大数据专业背景和前瞻视野,持续学习进取,于2024年底成功转型至机器人专业。
“所谓转型,并不是放弃过去,而是将过往的知识与经验进行整合、拓展和再创造。”梁贺君老师这样总结自己的历程。
无论哪种分流转岗路径,都要求教师具备较强的适应能力和学习意愿。
文科教师的跨界求新生之路
值得特别提出的是,近年来文科专业规模收缩的现象,在全国范围内亦得到数据印证。
据麦可思统计,2014—2023年经教育部审批撤销的文科专业有2629个【注:根据《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颁布,2018年修订)》,文科(哲学社会科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共8个学科门类】。其中“公共事业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服装与服饰设计”的撤销频次尤为突出,分别为150次、111次、108次。
大量文科专业的停招或撤销,必然影响一批文科教师的职业发展。
英国的贝德福德大学(University of Bedfordshire)在2023年夏天进行了院系重组,几乎关停了表演艺术专业集群(表演文学学士、舞蹈与专业实践文学学士以及表演艺术文学学士专业),解聘了8名媒体专业的教职员工,并大幅缩减了艺术与创意产业学院规模。2024年春季,该校再次面向全体教职员工推出了一项限时的、全校性的“自愿离职计划”。限期内主动提出离职的教职员工可获得优厚的补偿条款。
不过全球大学关停文科专业的趋势在对文科教师造成巨大冲击的同时,也催生了新的职业发展机会。
亚利桑那大学(University of Arizona)早在2018年曾推出应用人文学科本科学位,将人文领域与商业、工程、医学及其他领域课程相联系,此后该校人文专业本科生数量增长了76%。学校为此聘请人文学科招生主任与营销团队,并培训教职员工,以人文学科教育能带来就业机会为卖点吸引更多学生就读。
亚利桑那大学人文学院院长阿兰·菲利普·杜兰德指出,“人文学科教师必须与学生的就业需求保持一致。”且他发现,年轻的人文学科教师“更能理解这一点”,更愿意进行跨部门合作,明白不能再沿用老方法做事。
文科教师唯有顺应潮流,积极拥抱跨学科融合,将文科知识与实际应用结合,勇于突破传统教学与研究模式,才能在危机中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实现自身价值与文科教育的传承发展。
面对专业撤停常态,高校教师的出路在于主动转型与自我革新。
制度保障提供了路径,但个体突围更需行动力。梁贺君们的经历证明,抗拒不如拥抱变化。唯有持续学习,更新知识结构;拓宽视野,勇于跨界融合;将既有专业积淀转化为新领域的独特优势,方能在变革中重塑价值。文科教师尤需打破学科壁垒,链接实际应用,以创新教学与研究回应时代需求。转型非舍弃过往,而是智慧的整合与再创造。
面对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唯有主动进化,紧跟紧时代需求,高校教师的职业生涯之路方能持续向前。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网站、各大学网站等。
[2] 邹佳雯、蔡霞。41岁时所授专业暂停招生,一位大学老师的转型再出发之路. [EB/OL] 澎湃新闻网,2025-08-04.
[3] SARAH JAMIL .The best liberal arts school producing society’s smartest students. [EB/OL]. Ttudy International , 2025-08-04.
[4] Nathan M Greenfield. The unkindest cut? – Behind the paring of the humanities [EB/OL]. University World News, 2025-08-04.
声明:麦可思研究原创内容全面开放非盈利目的的转载授权,转载请留言或添加编辑微信获得长期白名单授权(电话或微信搜索18602824882)。转载要求——
1.文首注明“转载于麦可思研究”。
2.转载请在文章发布的24小时后进行。
关注“麦研文选”,获取更多数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