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巴南区圣灯山镇跳石社区,一群平均年龄超过65岁的“五老”志愿者,正成为基层治理的“生力军”。该社区创新推出“银发护廉”品牌,通过挖掘老干部、老党员、老文艺分子等群体的经验优势和威望优势,构建起党建引领、网格治理、监督闭环、文化浸润的清廉村居建设新格局。
圣灯山镇跳石社区风景。杨双摄
近年来,社区先后获评“重庆市无邪教示范社区”“巴南区先进基层党组织”等称号,探索出一条“以廉促治、以治兴廉”的乡村振兴新路径。
党建引领聚合力 破解治理难题
“以前场镇逢场天,乱停车、占道经营能把路堵得水泄不通,现在有了‘银龄网格长’巡逻劝导,秩序好多了!”提起社区变化,跳石社区居民王大爷连连点赞。面对老旧小区管理难、场镇秩序乱、监督机制弱等基层治理痛点,该社区创新“网格党支部+微网格+‘五老’”三级治理体系,将30名“五老”骨干和50名银龄网格员嵌入治理末梢。
宣讲队在社区宣讲。周弘摄
以77名党员为纽带,社区组建22人“五老”宣讲队,通过主题党日、宪法宣传周等活动,将党的政策转化为方言土语;老干部牵头成立“银龄帮办团”,累计调解纠纷50余起,为独居老人提供上门服务20余次;通过“擂台比武”“党员亮身份”等活动,推动解决停车位不足、农贸市场脏乱等民生问题8项,新增停车位50个,安装智能抓拍系统6套。社区党委书记介绍:“‘五老’们熟悉社情民意,一句‘老辈子的话’比红头文件更管用。”
闭环监督筑防线 盯紧“微权力”运行
在跳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块“清风议事”公示栏格外醒目。社区工程招标、财务支出等事项旁,总能看到老人大代表、老党代表的手写监督意见。“我们实行‘一事一议’跟踪问效,小到一盏路灯的采购,都要过‘五老’的火眼金睛。”监督组成员李婆婆说。
针对基层监督“软绵绵”问题,社区构建“发现问题—预警提示—整改反馈”闭环机制。数字化公开党务居务信息,设置“码上举报”平台和廉情驿站,配套老代表季度问询会;组织党员干部赴铁山坪廉政教育基地开展警示教育,用“身边案”警醒“身边人”。
十年来,该社区两委班子保持“零违纪”纪录,2023年更获评巴南区“消防工作突出单位”。“五老”监督既接天线又接地气,真正让“微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文化润廉树新风 唱响清廉“好声音”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社区廉政广场早早架起了银幕,调试好了放映设备。社区精心挑选了《追虎擒龙》等5部主题鲜明、内容深刻、制作精良的廉洁题材优秀影片轮番播放,吸引了数百名居民驻足观看。跳石社区巧妙将宋代点茶、跳石昆词两项非遗技艺融入廉洁文化,创作舞台剧、茶艺表演等作品,让清廉理念随着非遗“活”起来。
阵地建设同样亮点纷呈,300米“清风步道”两侧点缀家风家训牌,廉政广场定期举办“点茶话廉”活动;社区开设“廉政课堂”,采取“书记带头讲+党员轮流说”模式,推动廉洁教育从“单向灌输”变“双向互动”。辖区居民钟奇田家庭获评全区“十大最美家训”,以“孝老爱亲、勤俭持家”为题的微宣讲已举办10场。
如今,社区年均开展廉洁主题活动20余场,居民自发组建的“清风文艺队”已发展至60余人。“用非遗‘唱廉’、以家训‘养廉’,才能让清廉文化真正扎根群众心田。”社区文化干事说。(任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