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咔哒!”8月4日傍晚,巫山县三溪乡桂坪村党支部书记徐忠宪拧开水闸,一股山泉水瞬间注入储水缸。望着手机屏幕上“局地40~41°C”的高温预警,他长长舒了一口气:“这‘远水’来得太及时了!”
眼下,这个平均海拔700米的山村,正被高温炙烤着。一股从邻村“远道而来”的甘泉,让“远水能解近渴”的故事,在这个山村真实上演。
翻山越岭,邻村送来“救命水”
7月的桂坪村,热浪似乎能把空气点燃。党员网格员冉绍润推开村民王友龙家的门,迎接他的是老人一声叹息:“唉,又见底了……”
村里的老水源早已“奄奄一息”。378户1058人,超8成农户水缸告急,其中一、二、三组近200户村民更是面临彻底断水!这消息像火炭一样,烫在村“两委”每个干部的心上。
“找水!立刻!马上!”7月21日,紧急会议一结束,徐忠宪抓起一顶草帽,招呼上熟悉地形的三组组长李美莉和号称“活地图”的村民冉术凡,一头扎进山林。“近处没了,就往远处翻!踏破铁鞋也得找!”
7月21日,桂坪村召开紧急会议,协商找水问题。受访者供图
烈日当空,3人钻荆棘、攀陡崖,汗水浸透又晒干。连续两天,探了十余处可能有水的地方,换来的却是一次次失望。
第3天,3人攀爬到与骡坪镇玉水村交界的一处山涧时,一股清泉正从岩缝中汩汩涌出,水量喜人!
“找到了!有救了!”李美莉忍不住欢呼。冉术凡却眉头紧锁:“水是玉水村的,‘远水’能解咱‘近渴’吗?人家肯给吗?”
徐忠宪没有丝毫犹豫,立刻向三溪乡党委申请协调。当晚,他又带着几名村干部赶到玉水村,顾不上寒暄就开门见山:“老伙计们,桂坪快没水吃了!我们在你们地界找到一股活水,恳请救急!补偿我们一定想办法!”
玉水村的干部二话不说,立刻起身:“走,去看看!”实地确认山涧偏远、村民罕用后,当场拍板:“都是乡亲,水你们尽管引!提钱就见外了!”
全村齐动手,甘泉流进百家缸
水源有了,如何把这“远水”送到家家户户的水缸里?桂坪村“两委”迅速召集缺水最严重的村民代表,开起了露天议事会。“钱从哪来?工怎么出?”问题一抛出,现场一时沉默。
“我出工不要钱!”找水成员冉术凡站起来激动地说道。这声承诺,点燃了现场。
“村集体账上还能挤出点材料费!”村综服专干徐辉令立刻响应。“受益的户子,我们出工出钱!算我一份!”“我年轻,力气足,义务工算我一个!”小组长李美丽、年轻党员冉绍春争先恐后地举手。
“村集体出一点、受益户投一点、志愿者帮一点”——这个方案在七嘴八舌的热烈讨论中迅速拍板。党员带头,群众跟上,短短两天,一笔笔捐款汇集到临时保管员手中。
7月24日,天刚蒙蒙亮,一支由党员、干部、村民组成的施工队就扛着沉甸甸的水管、铁锹、十字镐进山了。崎岖的山路上,号子声、铁锹碰撞岩石的铿锵声、互相鼓劲的吆喝声此起彼伏。一条承载全村希望的2000余米“生命线”,一寸寸向村庄延伸。
这是一条凝聚着全村人心血的“生命线”。受访者供图
“通水啦!水来啦!”26日傍晚,当第一股清泉“哗”地从村民王友龙家新接的水龙头喷涌而出时,围观的村民爆发出震天的欢呼。
然而,望着地势更高、位置更偏远的30多户人家,徐忠宪刚舒展的眉头又锁紧了:“他们的‘近渴’,这‘远水’管道一时还够不到啊!”
徐忠宪将这30多户当家人请到村委会共商对策。“远水难解近渴,咱能不能就近再‘买’点水?”村民(党员)代表冉术群的提议,打破了沉闷。
新的跨村“买水”行动旋即启动。徐忠宪带着几位心急如焚的户主代表,登门拜访骡坪镇白山村“两委”。没有客套,双方围着桌子掰着指头算:水源水量如何?水价多少合理?每天能供多少方?管道怎么铺最省?费用如何分摊?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商讨。
几轮协商后敲定:桂坪村合理购买白山村富余水源,铺设400余米管道,受益户按实际用量分摊水电费。
7月28日,随着最后一段管道接通,清流终于涌入这30多户的水缸。至此,桂坪村依靠“远水”,解了全村的“近渴”。
夜聚星光下,共商护水“公约”
“有水用”的燃眉之急解决了,如何“用好水”“让水长流”成为新课题。“管水”难题被郑重地提交给全体村民共议。
7月30日,各村民小组的院坝里、堂屋中,灯火通明。100多位在家的村民摇着蒲扇,顶着星光,热烈地讨论着。
“这水是大家伙儿拼了命、厚着脸皮跨村求来的,金贵得很!”徐忠宪详细介绍了持续严峻的旱情和水源的来之不易。
村民们共商护水“公约”。受访者供图
“过去浇菜园子都用自来水,太浪费了!”“有的管子接口渗水,看着真心疼!”“地势高的户水压小,得想想办法!”村民们也打开了话匣子,坦诚地指出了问题和担忧。如何“一碗水端平”,确保公平长久?大家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着。
最终,一份由村民集体“吵”出来、“定”下来的《桂坪村抗旱应急用水管理公约》获绝大多数村民举手表决通过:定时供水(每晚8点至10点集中供水2小时,其余时间蓄水保压);严明纪律(严禁私自截流、破坏设施,违者公开通报并扣减家庭“文明积分”);共同守护(组建党员、小组长、村民志愿者管水护水队,轮班巡查)。
党员冉绍春、村干部徐辉令等主动请缨当起了“守闸人”,每晚7点50分准时出现在水闸旁,开闸、关闸,动作一丝不苟;村民们自觉遵守,到了供水时间,家家户户传出接水、储水的叮咚声和互相提醒别浪费;管水护水队员们拿着手电筒,沿着管线定期巡查,不放过任何一处可能的渗漏点。
令人欣慰的是,公约实施一周,全村供水平稳有序,用水纠纷零发生。那份看似严厉的“扣减文明积分”条款,至今一次也未被启用。
新重庆-重庆日报记者 彭瑜
原标题:远水真的解了近渴!巫山桂坪村的10天跨村引水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