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周前,瑞典斯德哥尔摩,警车封路,无人机嗡嗡地在头顶上盘旋。干嘛呢?中美第三轮经贸高级别谈判。就在全世界都盯着这场戏怎么唱的时候,英国《金融时报》悄悄捅出一条消息:美国“暂停”了对中国高科技企业的出口管制。
没有官方红头文件,没有新闻发布会,特朗普也没在社交媒体上嚷嚷。很多美国公司都是收到内部邮件才知道,“哦,原来对华的禁令暂时松动了”。
那么问题来了,一向强硬,恨不得把“美国优先”刻在脑门上的特朗普,真就这么好心,愿意放下那根“卡脖子”的大棒了?还是说,这只是他谈判桌上的新花样,一场以退为进的表演?
这根本不是善心发现,是实实在在的“痛感”。答案就藏在一组咱们国家海关总署上个月公布的数据里:对美稀土出口,又降了。别小看这几个字,它背后牵动的可是美国从F-35战斗机到新能源汽车,再到半导体芯片的一整条“命脉产业”。
稀土,咱们平时可能感觉不到,但它就是现代工业的“维生素”。没了它,很多高精尖设备就是一堆废铁。咱们这边一收紧,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硅谷的科技巨头,那真的是坐不住了。所以你再看斯德哥尔摩谈判前美国的这一系列动作,逻辑一下就通了。
他们先是悄悄解禁了部分EDA工业软件,这是芯片设计的“画笔”,之前卡得死死的。然后,又默许了英伟达可以继续向中国销售“降级版”的H20芯片。紧接着,连之前针对咱们国产大飞机核心部件的限制,也撤回了。波音想从源头打压竞争对手的算盘,算是暂时落空了。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看似是美国做了三大让步,但背后只有一个赤裸裸的目标:让中国在稀土问题上松口,答应恢复稳定供应。这才是特朗普政府真正想要的“那件事”。
谈判桌上,美国财长贝森特估计也是开门见山,把底牌亮出来了。可咱们这边的回应,那叫一个滴水不漏,堪称外交艺术。记者会上,外交部发言人既没承认也没否认美国的“松绑”,就是一句话:“中美经贸合作的本质是互利共赢”。
第一,我们不着急。你想用临时的技术松绑,换我们长期的战略资源?这算盘打得太精了,我们不接招。 第二,我们不单独妥协。你这边刚“示好”,那边我们和俄罗斯、中东的能源大单签得飞起。意思很明白,我家的鸡蛋,不会放在你一个篮子里。 第三,我们不搞捆绑。别想拿经贸谈判的事,来掺和我们跟俄罗斯、伊朗的能源合作,那不是一码事。
说白了,美国想用一个“可能明天就变卦”的承诺,来换我们一个“实打实”的战略资源让步,这买卖,我们不做。
更有意思的是,美国这种“极限施压”再“主动松绑”的玩法,正在把自己玩脱。技术封锁,正在从一个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安全铁律”,沦为一个可以随时拿上谈判桌交易的“筹码”。这种反复无常,对全球产业链的伤害,比封锁本身更致命。今天说禁,明天说放,后天可能又变了,让所有跨国企业都陷入了一场“合规噩梦”。当你的威胁不再具有确定性,它的威慑力自然就大打折扣。
现在回过头来看,特朗普政府这波操作,更像是退潮之后,才发现谁在裸泳。它暴露了美国在关键资源上,原来也有被别人“卡脖子”的软肋。而咱们在稀土问题上的这份淡定和从容,恰恰证明了一个硬道理:真正的战略优势,不在于你挥舞的大棒有多粗,而在于你自己的脖子有多硬,有多不怕被卡。
当美国还在迷信“技术封锁”和“关税大C棒”的时候,我们已经悄然用稀土、市场和国产化替代这三大支柱,构建起了一个坚固的“反制铁三角”。这场大国博弈,没有什么温情脉脉的共赢,只有看透彼此底牌后,那种残酷而又现实的平衡。
这股“务实”的风,甚至吹到了台海。就在斯德哥尔摩谈判前后,一直上蹿下跳的赖清德,原定8月份“过境”美国纽约的计划,被特朗普政府干脆利落地拒了。理由?很简单,不希望这个“麻烦制造者”影响到中美之间正在关键阶段的谈判。
美国国务卿鲁比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被问到这事儿,说得更直白,他称“中美正在进入一个战略稳定期”。这话把岛内的民进党当局噎得够呛,感觉像是被大哥从背后捅了一刀,但也只能打碎了牙往肚里咽。
当然,我们不能天真地以为,特朗普政府是“幡然醒悟”了。这更像是一种“缓兵之计”。他手里的牌打得差不多了,发现不仅没把我们打趴下,反而让自己的“命门”暴露无遗。所以他需要一个“中场休息”,先稳住局面,把最要命的稀土问题解决了再说。所谓的“战略稳定”,不过是为下一次出招争取时间罢了。
所以你看,赖清德之流,终究只是大国博弈棋盘上的一颗棋子,需要的时候拿来拱一拱,碍事的时候就得被毫不犹豫地挪开。他的命运,从来就不掌握在自己手里。
而对我们来说,这恰恰是一个宝贵的战略机遇期。美国的“没谱”,反而凸显了我们的“靠谱”。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把盟友也打得晕头转向时,我们和欧洲的关系却在越走越近。最近中欧之间的高层对话一个接一个,王毅外长在柏林更是当着德国外长的面直接承诺,只要欧洲不“作妖”,稀土问题绝不会成为中欧合作的障碍。
这话是说给谁听的?美国听着估计心里五味杂陈。它费了半天劲,才勉强换来我们一点点稀土出口的松动,而欧洲,似乎啥也没干,就“躺赢”了。
所以,回到最初的那个问题:美国态度变了吗?变了,但也没完全变。它的战术变灵活了,从一味地猛冲猛打,变得会“迂回”,会“示弱”了。但它的战略目标,遏制中国发展的核心意图,从未改变。
这场博弈,注定是长期的,比拼的是耐力、智慧和定力。挥舞大棒的时代正在过去,一个“谁的脖子更硬,谁就笑到最后”的时代,已经来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