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征集的本意,为考生提供更多机会的补录机制,也是为了让高校的招生名额不被浪费,可如今,广东省2025年本科批次征集志愿已经进行到第三轮,本科却依旧招不满。
不仅如此,还出现了一个很奇怪的现象——评论区不少考生和家长都在抱怨,拍为什么400分的人能上本科,而500分的人却只能上专科?这样的言论令人费解:什么时候专科的分数反而比本科还要高了?
广东本科3轮招不满后,一个奇怪的现象出现了
广东省本科志愿征集已经到了第三轮,没想到还是有不少本科院校没有招满人,尤其集中在民办本科院校,而志愿征集招不满人,分数线就会下降,目前历史类分数线已降至428分,物理类降至400分,依然无法吸引足够的生源。
这样的结果也就意味着,只要考生的分数有达到400多分,就能在广东报考一所民办本科,可民办本科的学费普遍偏高,这才导致了这种怪象的出现——
家庭条件比较富裕的孩子,即便高考之后400分也能上本科;而那些家庭条件相对较差的考生,即便高考能达到500分,也会因为无力负担民办学费,只能被迫选择专科院校。
广东地区民办本科院校学费水平普遍较高,一年3万元已是基本标准,部分院校甚至高达4至5万元,四年下来,一个家庭需要支付十几万甚至二十几万的教育费用,别说家庭条件较差的考生了,普通工薪家庭也未必承担得起。
而最让考生们感到破防的,不仅仅是高分上专科、低分上本科,更因为多次志愿征集后导致的潜在不公。一次又一次的招不满,就意味着分数会一降再降,这也让那些通过普通批次被录取的考生、以及往届生心生不满。
有考生直接开喷:“没过线就是没过线,没招满就没招满呗,真是没底线,这对往届学生公平吗?”
广西的情况更加极端,该省已进行到第四轮征集志愿,且取消了分数线限制,只要参加了高考就有机会被录取,这种做法虽然提高了高等教育入学率,却可能导致教育质量的下降和学历贬值。
有不少家长对此感到担忧,如果广东效仿这种做法,等同于是在进一步强化“民办给钱就能上”的印象,真正伤害的是是那些通过努力考入民办本科院校学生。
民办教育本应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而非成为区分贫富的分水岭
高考被誉为中国最公平的选拔制度,但当经济因素成为影响教育机会的决定性因素时,这种公平就变得有限,一个学习成绩优异但家境普通的学生,可能因为无法负担高昂的学费而放弃本科教育机会,这显然与“通过学习改变命运”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驰。
可以理解民办院校的学费高昂,毕竟与公办高校不同,民办院校不享受国家财政拨款,主要依靠学费维持运营,但问题在于,随着收费水平不断攀升,这些学校已经超出了普通家庭的承受能力范围。
民办教育本应是公办教育的有益补充,为学生提供多元化选择,而非成为区分贫富的分水岭;更何况,正因为部分民办院校在第一次制定分数过高,才导致了后续的多次下调。
这样的操作不仅影响招生工作的有序进行,也让不少考生和家长的报考选择因此受到了影响,高校招生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
毕竟教育的本质是培养人才,而非单纯追求入学率或创收。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公平性和有效性。
(所有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