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覆盖斜塘港东侧9个小组,涉及1653亩耕地的枫泾镇韩坞村高标准农田改造项目全面完工。一系列升级,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高标准农田的优势,迎来“种田更省心、收成更稳当”的新生活。
此次高标准农田改造围绕农业生产的痛点、难点,在灌溉系统、排水系统、田间道路等多个方面实现质的提升。走在新建的农田区域,土地平整,田块边界清晰,没有了以往零散地块的杂乱。
“改造不是简单修修补补,得让村民真受益。”韩坞村党总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盛永辉说,作为水稻种植大村,韩坞村过去田埂交错、沟渠杂乱,零碎地块不仅浪费土地,还阻碍规模化耕作,此次高标准农田改造优化了田间布局,通过归并零散地块、拆除冗余设施,有效耕地面积增加了5%至10%。
灌溉排水的“升级换代”,终结了农田“靠天吃饭”的历史。地下灌溉管道与地上明渠、泵站联动,形成一套完善的水网系统。往年最愁雨季农田里的水怎么排出去,改造后,原本易堵塞的土沟被水泥明沟替代,彻底解决排水难题,有效应对汛期排水难题。
此次改造还新建了4座泵房,并对2座原有泵房进行升级,6座泵房形成联动灌溉网络。与此同时,还建设了12000米的水泥沟渠快速排水,彻底告别以往依赖斜塘港外河、水位低时“抽不上水”难以满足灌溉需求的困境。
“改造过后,可以实现按需灌溉,节水效果好,每亩地能节省30%的水,一年下来可是一笔不小的数目。”盛永辉算起了账。
“以前这条机耕路是碎石泥地,下雨天人都难走,更别说大型农机了。”种粮大户盛银弟承包了村里200多亩地,说起过去的耕作条件连连摇头,“现在改成水泥路,收割机、插秧机直接进田,光转运粮食就能省一半功夫。”
此外,15组的一座让村民揪心的危桥也换上新颜。“旧桥路面坑坑洼洼,坡度又陡,存在安全隐患,很担心大型农业器械通过时,打滑出意外,所以这次也将其纳入改造范围。”盛永辉介绍说,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聚焦土地平整和灌溉设施升级,更同步解决村民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让高标准农田既提产能,又惠民生。
近年来,枫泾镇在粮田建设上持续发力。高标准农田项目落地,不仅让农业生产迈上新台阶,更为乡村振兴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在金山卫镇,八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体也已完工。连片的田块平整如镜,崭新的灌溉沟渠纵横交错,平直的田间道路四通八达……942亩耕地完成“华丽变身”,在农田水利设施等方面实现了提升。
此次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主要涉及排灌设施的新建和翻建、泵站设备更新等,不仅能保障设备运行安全,也可以实现节能增效。
丰翎合作社负责人陈先生种植了约300亩水稻,距离原取水泵房较远,他说:“之前田块灌水特别费劲,现在新渠开通了很方便,开闸后不一会儿整片地就能浇灌好。”
金山卫镇农服中心主任施赛虎介绍说,八字村高标准农田建设完成后,相比去年,预计农田耕作效率将提高20%,亩产预计提高10%,总产值约提高12万元。“建设高标准农田核心是提质,农田建设只有高标准、高质量,才能带来持续的高收益,让‘寸土’生‘寸金’。”施赛虎表示。
截至目前,金山卫镇已累计推动横召村、张桥村、八字村约6000亩耕地完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还将聚焦“田成方、渠相连、路相通、旱能灌、涝能排”的目标,按村整建制推进的方式持续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逐步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通讯员:李晨辉、付婷
编辑:俞岚婷
责编:程佳域、陆辰丽
审核:陈建军、林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