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力彩绘让青春活力在弄堂墙面上流淌;走出家门就能享受美好的花园生活;花园围栏改造成双层晾衣架……近期,静安寺街道愚园路520弄“上海老弄堂”微更新项目正式完工。
百年弄堂诉说着“老弄新语”,
也让藏在烟火气和人情味里的
“治理密码”变得更加鲜活可触,
正如一位居民所说,
“这里的每一砖一瓦都没变,
但日子越过越有新意。”
从民意出发,书写大家满意的“幸福账单”
愚园路520弄是一条始建于1936年的西班牙风格老弄堂。时光流转,居住在老弄堂里的居民们逐渐因为基础设施老化、公共空间缺少等问题发出声声叹息:晾晒衣服不方便、下班回家还要抢车位、公共绿化杂乱……
面对居民们的期盼,四明居民区党总支通过开展常态化走访、召开意见征询会等形式,把居民们的诉求、提议如同剥洋葱一般,梳理和归纳为基础类、完善类和提升类三个类别,并把“活动空间扩容”这块“最难啃的骨头”作为微更新的第一步。
治理难不难,全民参与是金钥匙。四明居民区党总支把这个朴素的工作理念落实到愚园路520弄微更新项目的每一个细节中,推动居民从“治理旁观者”变为“家园营造师”,携手把“问题清单”转化成“幸福账单”,让社区变成居民最满意的模样。
于是,11场专题民主协商议事会成了“民意加工厂”——需求提出者、居民代表、党员骨干、楼组长、物业公司、设计团队、专业部门等坐到一起,围绕弄堂路面修缮、晾衣架选址、花坛绿植维护、自治公约修订等民生事项共商共议,既兼顾绝大多数居民的需求,也不忽略少数持不同意见居民的利益。最终,改造方案以95%的高赞成率通过。
面对居民们希望增加公共晾晒空间、让衣物能多晒晒太阳的共性需求,民主协商议事会与会各方凝结“螺蛳壳里做道场”的生活智慧,找到“向立体空间要效率”的全新解题思路。
经过对弄堂里全部可利用空间的摸底和丈量后,确定将晾衣架安装在楼底花圃的围墙上,既充分利用垂直空间,又确保晾晒的便利性和安全性,同时选用拼接组装的晾衣挂钩,兼顾不同衣物的晾晒需求。
同时,考虑到老年居民的晾晒需求,花园围栏被特别改造成高度较低的双层晾衣架。改造完成后,居民纷纷表示新晾衣架既美观又实用,是“晒出幸福的好发明”。
共享+自治,滋养和传递看得见的幸福
“这里以前长期‘落锁’,现在则变成了大家共享的公共花园,随时随地都能进来散步、运动,陪家人和宠物玩游戏。”居民小张大力表扬点赞的就是愚园路520弄微更新重点项目之一的“十景共享花园”。
将弄堂里的10个封闭空间全部打开,并重新规划形成包括萌宠乐园、健身天地、绿色园艺等5个共享空间的“十景共享花园”,这背后是四明居民区党总支对“开放院落会不会丢东西”“晾晒空间被占用怎么办”等居民顾虑的真诚回应,是“吾爱邻”志愿者团队挨家挨户上门进行“情理+法理”动员的真情“回响”,也是以“小院落主理人”培育机制走出居民自治新路径的主动创新。
“我们希望能够有更多的居民从‘受益者’变成‘管理者’甚至是‘创造者’,大家一起唱好自治共治的‘大合唱’。”四明居民区党总支书记郁诚楠介绍说,把封闭空间打开,串联成一条人人可用、人人可享的520弄堂是提升居民幸福指数的序曲,落地“小院落主理人”培育机制,构建“人人参与、人人主理”自治新生态和“共享活力+自治共治”社区治理新模式才是更精彩的主旋律。
经过一番深度挖掘,从居民骨干、退役军人、新就业群体中“浮出水面”的共享空间“主理人”,不仅把一方“小天地”打理得有声有色,串联成弄堂邻居们喜欢来的“百家乐享园”,更为“居民出题—居民答题—居民享题”的治理闭环添上鲜活的注释和可复制、可持续的高密度城区治理创新样本。
再累都值得!“弄堂情”化为“治理力”
愚园路520弄的“弄堂新生”,离不开居民的支持和“吾爱邻”志愿者团队的深度参与。整个微更新施工期间,这群可爱的志愿者始终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把对弄堂生活的浓浓情意转化成有温度的社区治理合力。
弄堂主干道路面铺设过程中,他们制定每日值班表,从早上八点轮班值守到晚上九点,一方面劝阻外来车辆进入弄堂,另一方面主动帮助受施工影响的车主协调停车资源,引导其前往附近停车场停车。
志愿者们还自发成立监督小组,每天巡视施工现场,记录项目进度,收集居民反馈并及时上报居民区党总支,确保微更新项目改造“按图施工、按心施工”。在被邻居问起“你们天天这样跑进跑出,不累吗?”时,志愿者徐阿姨活力满满地说道:“看着弄堂一天天变美,再累都值得!”
“基层治理的密码,藏在‘党建引领’的凝聚力里,藏在‘大家的事情大家商量’的智慧里,更藏在‘吾爱吾邻’的温情里。”郁诚楠告诉记者,从提供“远亲不如近邻”的互助友爱,到如今成为参与社区共建共治的生力军,“吾爱邻”志愿者团队不仅守住了弄堂生活的“烟火气”,更在持续书写“小而美”“精而暖”的社区共治实践范式,让“人人参与、人人负责、人人奉献、人人共享”的治理愿景在老弄堂里温暖绽放。
接下来,愚园路520弄还将以“春天音乐会”“夏季清凉屋”“秋季运动会”“冬季公益集市”的“四明四季”品牌为主线,推出“院落主理人”培育、社区微心愿结对等自治共治项目,留住更多的善意和温暖,绘出更圆满的社区“同心圆”。
记者:邢蓓琳
图片:静安寺街道
编辑:路景斓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