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脑萎缩是一种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患者常出现步态不稳、肢体震颤、言语不清等症状,如同身体被“抽走”了平衡感,生活质量大打折扣。随着病情进展,患者可能从走路摇晃逐渐发展到无法独立行走,甚至影响吞咽和呼吸,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照护负担。现代医学尚未找到彻底治愈的方法,但中医在调理改善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和丰富的临床经验。
“治脑病如疏江河,急则稳其流,缓则通其源。” 这是盛大夫常挂在嘴边的话。从事中医诊疗近三十年,他始终认为,小脑萎缩虽病位在脑,但与肝、肾、脾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治疗不能只盯着“萎缩”本身,更要找到气血亏虚、经络瘀阻的根源,通过辨证施治为患者 “量身定制” 康复方案。
来自山东的王先生,52岁时被确诊为小脑萎缩。起初只是走路偶尔摔跤,半年后发展到拿不稳筷子,说话也含糊不清。他尝试过多种治疗方法,病情却持续恶化,甚至出现了情绪抑郁,一度对生活失去信心。家人带着他辗转多地,最终找到了盛大夫。
盛大夫接诊时,先是耐心倾听王先生的病史,随后仔细观察他的步态—— 双脚分开过大,迈步时像踩在棉花上,身体左右摇晃;再看舌象,舌质淡紫,苔薄白,脉象沉细无力。“你这是肝肾不足、气血两虚,兼有瘀阻。”
盛大夫一边为他按压腿部穴位,一边解释,“肝主筋,肾主骨,气血跟不上,筋骨失养,自然站不稳、动不灵。” 问诊中,他还特意询问了王先生的睡眠、饮食情况,连他冬天手脚冰凉的细节都一一记下,生怕漏掉任何辨证依据。
结合王先生的症状,盛大夫开出了以 “补肝肾、益气血、通经络” 为主的药方:熟地黄、山茱萸滋补肝肾;黄芪、当归益气养血;丹参、鸡血藤活血通络;再加入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缓解震颤。同时叮嘱他配合肢体功能锻炼,每天慢走10分钟,家属协助做关节屈伸运动。
用药一个月后,王先生的变化让家人惊喜:走路摇晃减轻了,吃饭时手不抖了,说话也清晰了些。继续调理三个月,他已能独立上下楼梯,还能帮家里做些简单的家务。复诊时,他紧紧握着盛大夫的手说:“没想到中医真能让我重新‘站稳’,太谢谢您了!”
最后,盛大夫提醒大家:小脑萎缩的治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患者和家属要保持耐心。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上可多吃些核桃、黑芝麻等健脑食物。一旦出现步态不稳、肢体震颤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早发现、早干预,才能更好地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