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徐州,摄影圈出圈了一个很神的传说:“第一次买相机,建议入徐州老味菜吗?”“王者中的王者,尤其是它的地锅机配上菜丝镜头,色彩饱和度管饱。”这组看似风马牛不相及的问答,源于徐州火车站门口的一条街——在尼康、佳能、索尼、富士等门店的C位,夹着一家叫“徐州老味菜”的饭馆。徐州的接地气与无厘头,在这一瞬间达成一种不可复制的冷幽默。
而我第一次对徐州有了超越“旅行目的地”的类似鲜活印象,是从在郊外看徐州“特产”汉墓遗址时搭本地人的顺风车开始的——也是周末来“探险”下墓的夫妻俩,看我在大门紧闭的茅村汉墓前敲文保员的窗户,摇下车窗说周围还有一个更厉害的地方,豪爽地招呼我上车。一路上,他们热情兜售起徐州的风情:淄博都要“靠边站”的烧烤文化、应时应季的伏羊节、地下藏满汉墓的山包……言语间我问为什么你们的口音这么有中原地区的感觉?他们俩默契大笑说:“所以我们出门干脆都说自己是河南或山东人,说是江苏人没人信啊。”
我愣了一下:“啊?徐州是江苏的?”又猛然自问自答:“哦对啊!徐州是江苏的!”
壹
一座立体史书
几场帝王长梦
徐州的位置实在神奇,离北京也就3小时的高铁距离,让我完全没有想过这里属于江浙沪的版图。它像榫卯结构一般嵌在苏、鲁、豫、皖交界之处,四省风貌在这里交汇融合,说话带着中原腔,吃饭偏好重口味,尤其在这片尚武历史背景下孕育的土地上,徐州人天生带着一股“开门见山”的爽快热烈。
古韵与现代交融的徐州
这座城市的历史,可以从一个字开始讲起:“彭”。徐州所在的淮海地区是上古文明重要发源地,传说尧帝时期,彭祖受封于此,建立了以制陶、酿酒、养生闻名的“大彭氏国”。西周到春秋时期隶属宋国,“彭城”之名也正式出现在《左传》中,成为江苏境内最早见于文献的城邑记录。
徐州的彭祖楼
“东襟大海,西据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地理上的东南西北通吃,加之黄河与淮河的天然夹道,让徐州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地势四周无险,却又不得不守,连吕布这样的名将也难以固守。虽说占了徐州未必能定鼎天下,但若失了徐州,就等于把家门钥匙挂在了别人腰间。
因此,这座城市频频成为历史大幕的决战场。自商起,徐州发生过400余次大规模战争:楚汉时期的彭城之战,三国时期曹操与吕布、刘备的决战,抗战时期的台儿庄战役,解放战争中的淮海战役,皆以徐州为舞台,一次次演绎以少胜多的铁血与权谋。
江苏徐州市户部山上的项羽石雕像
或许是这种风云际会的土地基因,造就了徐州“帝王之乡”的名号,这里不仅诞生过多位开国皇帝,还曾有20余位刘姓诸侯王在此立足。最广为人知的,是这里既是刘邦的故乡,也是项羽的王都。两人在此拉锯多年,彭城之上,一度硝烟不止。
至今,城内户部山的制高点仍保留有项羽灭秦后所筑的戏马台。如今虽只余残碑断石,但凭一方旧址,却依然能想象昔日项羽在此演武、阅兵的雄风英姿。山上也遗存着不少明清时期的民居宅院,雕梁画栋、庭院幽深,是另一种沉静的时光印记。所以如今在“苏超”话题中,徐州被网友尊称为“徐大哥”,绝非过誉,是一种骨子里的领地感与场面担当。
江苏徐州市户部山上的古代建筑群
不过,兵家必争的代价是频繁的战乱与反复的重建。而徐州的另一大磨难,来自水。因地处黄河泛滥带,城池多次被水毁。今天人们说它“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并非夸张之词。
如今我们脚下所行之城,是明代崇祯年间所重建,距上一次毁于水灾已有四百年之久。若说西方有罗马,一锹下去挖出帝国的遗骨与辉煌,那东方便有徐州。一层层城池、街道、府衙、古井,从汉至宋、明至清,层层叠加,宛如时间的地质切片。走在这座城市的新街旧巷之间,脚步所及,皆是未完的立体史书。
始建于南北朝时期刘宋永初年间的宝莲寺
因为战火与洪水,除了因为山势而保存较多古迹的户部山,地面上的遗迹多已消逝,唯有地下尚留痕迹。徐州因密布的汉墓群,反而成了当代历史爱好者的热门打卡地。而如果时间有限,不妨直奔徐州博物馆,那里几乎集齐了这片地下王国的精华。
这个市级博物馆堪称全国最难抢票的博物馆之一,高峰期买票难度堪比国博。馆内最值得一看的,是以“金缕玉衣”为代表的汉玉文化。汉代贵族信仰长生,前期厚葬之风极盛,形成了以玉衣为核心的玉殓葬系统。
在全国发现的116件玉衣中,仅徐州地区就出土了16件,其中最著名的是狮子山楚王墓出土的“金缕玉衣”——出土最早、玉片最多、质地最好、工艺最精,堪称“四最之冠”,一旁的银缕、铜缕玉衣映衬之下,其玉石通体泛着温润如凝脂的光泽。
徐州博物馆藏,1995年狮子山西汉楚王陵出土的金缕玉衣
另一件足以彰显汉代殓葬制度极盛之象的,是被誉为“中国第一棺”的镶玉漆棺。以漆木为胎,嵌玉1781片,虽经岁月与盗扰多有流散,却其工艺之精、气质之华,依然让人感受到那份帝王千年不灭的永生梦。
贰
徐州归来不看墓
作为最大的汉墓“集散地”,徐州迄今已发掘汉墓近2000座,其中包括22座诸侯王与王后墓,简直是“老刘家的地下世界”。虽然宝贝都搬进博物馆了,但要是不亲自下墓走一趟,实地感受那幽暗、潮湿却又庄严的空间感,那就未免太过遗憾。
位于徐州的龟山汉墓
最有名的当属龟山和狮子山两座王陵。狮子山出土了金缕玉衣那些传世玉器,而我更偏爱龟山汉墓。这是徐州少数能确定墓主人的楚王陵,而这位楚王显然是个有意思的人——为了防盗墓,在入口立了块“此地无银三百两”的“第百上石”。大意是:“后世的贤大夫们啊,我虽然是楚王,但我敢向上天发誓,墓里真的什么都没有,只有我的尸骨,求求你们就别动我了。”可想而知,盗墓者看到后肯定都面露微笑了:“就是这了,兄弟们开挖!”
暮光中的楚王陵
楚王显然还留了后手——放棺椁的石室壁上天然形成了个拱手作揖的人影,活像楚王魂灵“迎宾”,现身看看是谁不听他的“哭穷”劝告。让人想起《盗墓笔记》中张家古楼篇章里的密洛陀,仿佛下一秒就要从石壁上跃出,在很逼仄的墓室里氛围感立刻拉满。
相比之下,城东北的白集汉墓虽然免费,却意外地保存完整、工艺精美。墓室早年被盗后沙土倒灌,形成天然封存,反倒保护了墓砖和壁画。我去时一个人都没有,墓室因雨季积水很幽暗,结果文保员的两只热情小狗从角落蹿出来围着我转圈,瞬间不害怕了。
白集汉墓及其保存完好的石壁
顺风车夫妻带我去了北洞山西汉楚王陵,同样因为积水,地下一层没开放。这座墓复刻了墓主人生前宅邸的格局,有趣的是见到了两间“厕所”,门上还标着“禁止便溺”——看来这里确实发生过故事。
墓前碰到一位从小在此长大的村民,像是自动触发的讲解NPC,极其热情地给我讲了这片墓区的每一块碑文和逸事。这座墓前原是明代古寺“洞山寺”,后来因时代变迁被改成了一所小学。他小时候就在这里读书,如今小学荒废,满地落叶,唯有一块残碑和一方石台,默默证明着它曾经的身份。
走出墓区,我回头望了一眼那起伏的山包,感觉自己得了个“汉墓后遗症”:在徐州看到一个山包,就下意识地想这下面肯定有墓!(战术后仰)
叁
做两天徐州人
也当两天苏东坡
回到地上的人间烟火,徐州的另一面也随之浮现。
我最喜欢在徐州做的事,是骑上一辆电动车,在不大不小的城区里随意晃荡,一整天泡在各种甜辣重口的味觉里,被柴米油盐的满足感包围。早餐来一碗辣汤,鳝鱼面筋加大量胡椒粉,配块卷着金丝馓子的沓馍或热饼;中午点碗肉酱米线,牛肉绵软、酱香浓郁;晚上就该上蒜爆鱼、地锅鸡或羊肉一锅炖,吃得酣畅淋漓后绕云龙湖边散步,或转去户部山—回龙窝的老街区走走消消食,气温褪下后,城市也显得格外松弛。
周末时分,户部山还有古玩集市,三教九流聚在一起交换时间的痕迹,据前方网友报道,还能在隐蔽摊位上偶遇成色是上周的“金缕玉衣”。
在回龙窝街道随意溜达
更热烈的是夏天的伏羊节。三伏天里高温难耐,街头巷尾却高挂红旗:“入伏一碗羊肉汤,不用神仙开药方。”我一度怀疑这么热吃羊不上火吗?结果才知道这节日本来就是“以热制热”,越热越要补。
至于烧烤,那是徐州人骨子里的骄傲。淄博可以火,徐州则从未“凉过”。毕竟在徐州汉画像石艺术馆的《庖厨图》里,就记录了两千多年前汉代的烧烤:右上角有人在炉旁左手握肉串翻烤,右手拿扇子扇风起火,证明了徐州早在汉代就有烧烤技艺,堪称烧烤文化发源地。
徐州,烧烤的发源地之一
而在这座城市里,最受欢迎的“外地人”,大概是苏轼。乌台诗案发生前,苏轼被贬至徐州任知州,虽然仅待了两年,却几乎重塑了这座城市的底色。他不是远观风景的文人,而是蹚水上堤、下矿采煤、兴冶炼铁的实干派。
今天的苏堤路、苏公塔,仍在纪念他的“实干”精神。东坡到来后,一时间文人涌至,冷清的“东徐之邦”忽而热络。百姓敬他,文士聚他,他也在这里写下了数百篇诗文,有建设,有友情,更有醉意。
纪念苏轼在徐州任知州期间的卓越贡献而建的苏公塔
他常在云龙山上宴饮,和宾客、官吏、友人乃至歌伎登亭放歌。《放鹤亭记》记载了他与隐士张天骥的交情:两人在亭上对饮,张山人“提壶劝酒”,也“惯作酒伴”,苏轼则屡醉而归。那种自在通透的交往,如今读来依然令人心向往之。
喝多了的时候,苏轼就跑去黄茅岗卧倒。那是云龙山上的一段山岗,他写道:“醉中走上黄茅岗,满岗乱石如群羊。岗头醉倒石作床,仰看白云天茫茫。”人在岗上,酒气未消,诗句已飞,整个秋风与白云都被他当成了枕边风物。
登高远眺,风从云龙山头吹来,从他手中化成了文字,也化成了这座城市千年不灭的一缕江湖性格。
苏轼离开徐州时,写下了《江神子·恨别》:“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天涯流落思无穷,既相逢,却匆匆。两年时光,竟让这位四处漂泊的文豪生出如此深情。而我,只停留了两天,竟也生出几分不舍。临走时,仿佛也带走了他笔下徐州的一缕风骨——那一点浩然气,那一阵快哉风。
策划 / 悦游编辑部
编辑 / Oliver
撰文 / 至尊盖
图片提供 / 视觉中国
版式设计 / CNT ARTROOM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