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州黄埔区一座不起眼的办公楼内,广州某公司正开足马力,周产五百万只“绝育雄蚊”,以生物技术阻断蚊媒繁衍链。这一颠覆传统的“以蚊治蚊”技术,正构筑起了一道独特的生物防控屏障。
黄埔“蚊子工厂”蚊卵大规模生产车间
8月4日上午,记者前往这座位于黄埔的“蚊子工厂”的生产基地一探究竟。现场可以看到恒温恒湿的实验室中,数百万蚊卵在营养液中沉浮如细密米粒。
众所周知,蚊子在吸食人血的时候顺带传播病毒,而只有雌蚊会咬人、能吸血,雄蚊不叮人也不吸血,换言之,雄蚊对人类是无害的。而该公司生产的是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绝育雄蚊”,这些雄蚊与野生雌蚊交配后,所产的卵无法孵化出幼蚊。由于雌蚊一生通常只交配一次,一旦与“绝育雄蚊”结合,其产卵便宣告无效。此外,沃尔巴克氏体一旦释放便能在蚊群中自主扩散。这就意味着,只要经过几代持续释放,目标区域的蚊子种群数量会大幅减少,实现种群压制,从而达到控制蚊媒传染病的目的。
白纹伊蚊幼虫大规模饲养车间
自2015年以来,该公司的“以蚊治蚊”技术已在全国多个区域进行释放试验。
在广州市南沙区的两个小岛,从2015年开始持续释放携带沃尔巴克氏体的雄蚊,当地野生蚊减少九成,且蚊子种群被基本消除。居民们明显感觉到,蚊虫叮咬的情况大幅减少,生活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在广州市白云区江高镇峡石村,该公司按照每平方米释放5只益蚊的比例,采用滚地毯式释放策略,每周两次,每次在村民居住区全方位释放约100万只沃尔巴克雄蚊。数据显示,试点区域内蚊子密度显著降低,村内白纹伊蚊的控制率常态化超过90%,7年未发生一例登革热病例。
据了解,该公司目前已具备每周生产500万只雄蚊的强大能力,为应对基孔肯雅热提供强力支撑。
来源 广州日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