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7月底,广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下称《课程计划》),明确自2025-08-05起,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总量从28节降至26节,小学一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各减少1课时,并且要刚性落实每天1节体育课。《课程计划》发布后,家长们对此态度不一,有家长认为给孩子减负是好事,也有家长表达了课时减少孩子能否“消化”学习内容的担忧。对此,广州市教育局作出了回应。
■“新学期,再出发!”又一个新学期即将到来。(资料图片) 新快报记者郭晴/摄
■番禺一小学的科技嘉年华活动,同学们沉浸在浓厚的科技文化氛围中。(资料图片) 新快报记者毕志毅/摄
新规
中小学课表有调整
部分科目课时减少
《课程计划》将自今年9月1日起实施。根据广州市教育局发布的配套解读,相比2023年试行版,修订后的《课程计划》在体育健康方面显著加强,明确学校可统筹利用地方课程课时予以保障“每天1节体育课”的要求,并在学校课表中刚性落实。
另外,主科课时有所调整,小学一年级语文、二年级数学各减少1课时,为其他学习与活动腾出空间,小学一、二年级周课时总量从28节降至26节。初中七、八、九年级英语周课时均从5节减至4节。艺术和小学英语课时总量不变,在年级之间微调;低年段(一至三年级)各减少1节综合类课程(劳动/综实/地方/校本),而相应在初中七和九年级增加。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口语周课时由固定2节调整为1-2节。此外,信息科技课程按国家要求统一在三至八年级开设,每周1节(原为四至八年级及九年级上),总量增加0.5节。
在教学时间方面,根据《课程计划》每学年共39周,不同学段教学安排有所区别。一至八年级新授课时间35周,复习考试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九年级新授课时间33周,第一学期复习考试时间1周,第二学期毕业复习考试时间3周,学校机动时间2周。学校机动时间可用于集中安排校内外实践、劳动、科技文体活动等。
一至二年级每周26课时,三至六年级每周30课时,七至九年级每周38课时,九年新授课总课时数为9934节。
小学、初中每课时均为40分钟。学校在保证周总时长不变的情况下,确定各科目周课时数,可根据学科实际和课程实施需要开设长短课。合理安排学校作息时间,小学上午上课时间一般不早于8:20,中学一般不早于8:00。
家长担心
课时减少脱离教学实际
对于学生课表即将迎来的调整,家长们关注的重点有所不同。
有网友认为孩子天天坐着学习,没有“撒欢”的时间,不利于大脑神经发育,课表调整后体育活动时间明显得到了保障,特别是“每天一节体育课”的做法得到了不少认同。
然而,也有家长提出了担忧,“课时量减少,知识量不变,那老师只能赶进度,孩子压力不就更大了吗”。
近日,一名一年级升二年级的小学生家长在广州市教育局官网留言,投诉一、二年级课时减少不符合教学实际。
“在原来的教学计划下,一二年级的学生掌握教材知识已是十分不易。”该家长表示,新版教材较于旧版难度提升,部分知识前移学习,在此教材改革的前提下,减少学校教学课时不符实际,会影响学生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过渡衔接进入高年级的学习阶段,最终导致加重家长教育负担。
广州市教育局
更注重素养导向和减负导向
针对市民提出的建议,7月29日,广州市教育局在官网发布回复称,《广州市义务教育课程计划(2025年修订)》是严格依据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和《广东省义务教育阶段课程实施办法(2024年版)》进行修订的,一二年级周课时量根据相关规定,明确为每周26节。
广州市教育局表示,教材和课程的容量,与课堂教学和学习方式相关,本次修订更注重素养导向和减负导向,课时总量做减法,严控低年段学业负担,重在提升效率和变革教学方式。幼小衔接期整合多课程实施适应教育,适配学生认知规律,也鼓励教师跨学科进行协作。后续市区教育部门和教研部门将加强指导,落实做好教师培训,实施过程注重及时反馈,引导教师深耕课堂改革,确保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质增效。
学校
减课时不等于减课程量
将探索更高效的教学方式
广州市某小学副校长介绍,课时调整后对课时安排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放学时间上,“由原本一周中有两天在三点多放学,调整为现在一周中有四天提早至三点多放学。本次课程调整旨在优化学习负担分配,提升教育质量。学校将全力保障教学效果,同时也希望家长与学校携手,帮助孩子适应新变化,实现全面发展。”
针对部分家长提出的“新教材难度增加、课时减少可能导致学生学习跟不上”的忧虑,该副校长表示,减少课时量不等于减少课程量。学校需要通过统筹安排课程,推进项目式教学和跨学科融合教学,让课堂更高效,确保各学科在调整后的时间内得到有效开展。她强调,这一调整实际上对学校和教师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总体上对学生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为应对课时调整带来的挑战,该副校长表示,学校为应对课时调整带来的挑战,将采取一系列针对性措施:一方面优化教学方式,推行“素养导向”教学,减少机械训练,着力提升课堂效率;另一方面加强教师培训,由市区教研部门组织专项培训,指导教师适应新教材、提高课堂质量;同时弹性调整课程,例如英语口语课时可在1-2节间灵活安排,保障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学习节奏;此外,学校会定期举办家长会,提升家校协同能力,指导家长科学配合新教材辅导孩子,避免盲目增加课后学习时间。
如何利用好多出的课余时间?该副校长建议家长根据家庭实际情况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息和兴趣爱好培养。“在孩子的筑基阶段,除了学习,身体健康也十分重要,多出的课时可用来帮助孩子发展兴趣爱好或用于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此外,学校也将进一步提升课后服务质量,为无法及时接送孩子的家庭提供更多支持。
采写:新快报记者 陈钰涵 邓善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