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本赛季“京津德比”二番战在工体打响,津门虎两度领先,两度被追平,最终2比2与国安握手言和。()
从1995赛季,京津两队首次在职业赛场交锋开始,到昨天2025赛季双方的这最后一次碰面,中国足坛最享誉盛名的德比战——“京津德比”正式走过30年光景。
01
德比依然不失热血激情
进入7月以来,“半程冠军”北京国安的状态有了云泥之别,在本轮之前猝不及防的两连败,导致国安落后榜首上海申花多达6分,原本一片大好的争冠形势瞬间化为乌有。在这种情况下,本场京津德比,国安志在必得,而天津队此前已长达20年没有在客场战胜国安,为了打破魔咒,津门虎也决心放手一搏。
昨晚的京津德比,大约有2500名天津球迷到工体现场观赛,创造了客场观赛的最大规模。而比赛也不负众望,津门虎外援基莱斯梅开二度,两次帮助球队领先,国安队也没放弃,先后由外援达万、法比奥两度将比分扳平。
摄影:魏越
比赛中,双方队员拼抢积极,寸土不让,踢出了高质量的内容。上半场,津门虎外援萨尔瓦多面部流血负伤,退场后立即送往医院,得到的检查结果是鼻梁骨骨折;而谢维军也中途被担架抬出场外,由此可见,不管过去多少年,“京津德比”从未失去它热血与激情的特质。
图片来源: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官博
在炎热的天气下,在经历了上下半场总共23分钟的超长补时后,京津两队握手言和,各取1分。巧合的是,本赛季的两回合京津德比,比分均为2比2,基莱斯包揽了天津队的全部4粒进球,堪称国安克星。
当然,对双方而言,平局似乎都不解渴,国安没能趁着申花本轮战平云南玉昆的机会,缩小分差,目前仍距离榜首6分。而笼罩在天津队头顶20年的不胜魔咒,同样也没能打破。不过,从实力对比来讲,津门虎在工体拿到1分,完全可以接受。
本场比赛,工体上座率达到54649人,京津德比独有的氛围让所有球迷沉浸其中。赛后,主教练于根伟也特别感谢了赴京观赛的2500多名天津球迷,“即便是在客场,这些球迷也一直在支持我们,给我们球员最大的动力,感谢他们。”
作为中国足坛资格最老的德比战,京津德比从来不缺乏关注,也从来不缺少话题。不过于早期德比不同,昨晚的工体看台上只有为双方球员呐喊助威的加油声,听不到两地球迷彼此之间的谩骂,德比看台悄然发生着变化……
02
回顾30年,从对峙走向温情
完整经历过这30年的老球迷或许都能深切感受到“京津德比”在岁月流转下的历史变迁。由于职业化初期的中国足球找不到曼联与曼城这样的至纯德比,所以归纳了地缘相近、足球发展脉络相近、城市文化相近等“德比因素”后,“京津德比”就成了国内首屈一指,也是最为火爆的德比大战。如果再往前回溯,京津足球的话题故事甚至可以追溯到1949年前后,国家红白两队分别落户京津,促进两地足球发展的同时也逐步形成了竞争关系,这些暂且略过不提。
落户天津的“国家白队”
单说职业化以后。
1995年,天津队升入甲A,正式开始与北京国安队的相爱相杀。1996年,施连志弃门出击飞踹高峰,瞬间点燃了两队的怒火。
1999年,前北京国安主帅金志扬执教天津队,提出“先做天津人,再办天津事”,两地足球文化的碰撞越发激烈。
进入21世纪,双方矛盾大幅升级,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赛场内,卢欣、谭望嵩、杨智等球员在场内留下了诸多经典镜头;赛场外,天津队里的北京人张烁、北京队里的天津人商毅始终是话题人物,再加上马季奇、于大宝等津门旧将“叛逃”京城反戈一击也额外增添了彼此间的“仇恨感”。
天津队里的北京人张烁
北京队里的天津人商毅
此后,双方球迷在网络和赛场内陷入对骂,甚至有球迷在冲突中头破血流。只要赶上“京津德比”,当地安保必然升级,甚至到最后两地警方不得不出台规定,禁止京津球迷前往对方城市观战助威,这在整个中国足坛恐怕都是独一份。
然而,再大的怨仇,只要有光照入,都会让内心的真情萌发,真正让京津两地球迷放下恩怨的是——2015年。
那一年,令人心痛的爆炸事故发生后,国安球迷第一时间自发前往工体为天津祈福,与此同时,国安俱乐部、国安球迷迅速向天津伸出援手,自愿献血、捐款捐物……一辆辆“京”字牌照车辆如长蛇阵一般涌入津城运送物资,这温情一幕将两队球迷之间的坚冰彻底融化。后来在泰达主场对阵国安时,天津球迷在看台上打出横幅——“感谢隔壁的你!”双方至此化干戈为玉帛。
2016赛季,“水滴”体育场时隔7年重新对北京球迷开放客队看台,这表明过去那个火星四溅的京津德比拉开了新的篇章。
2023年8月,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面临严峻的防汛形势。8月9日,京津德比如期上演。赛前,泰达足球场的北看台出现了“众擎易举 防汛抢险 京津冀携手战洪水”的巨型TIFO,而南看台也打出了“九河入海 百沽潮平”的横幅,京津球迷共同祈愿洪水速退、家园平安。
本赛季,天津球迷到北京观赛,为国安加油已经成为一种新时尚,看台上,紫色的津门虎球衣不必再躲躲藏藏,他们点缀在绿色海洋中并不违和,天津球迷感受到了京城球迷的热情和友好,双方共同为中国足球文化添上了亮丽的一笔。
回首京津两队交锋三十年,总计63场京津德比,发生在其间的恩怨情仇缠绕交织,球迷间的情感也从最初的“势同水火”到如今的“情同手足”,正所谓“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两支死敌球队能够尽弃前嫌握手言欢,这或许就是足球除了力量与对抗之外最柔软的地方。
03
德比之外,还有更多需要携手共进
北京和天津自古历史渊源深厚,地缘相接、人缘相亲、文化相通、语言相融,有着难以割舍的血脉联系。
足球也慨莫能外。近年来,京津两地的足球交流格外频繁——
北京国安旧将巴顿如今已经成长为天津津门虎队的核心兼副队长; 北京国安俱乐部总经理李明的儿子李嗣镕也在这个夏窗加盟到了津门虎帐下; 天津人王刚则早在几年前就戴上了国安队的队长袖标。
职业赛场之外,京津两地的民间足球往来也从未停止过,老中青各年龄段的京津足球爱好者利用业余时间在绿茵场上切磋交流,以球会友,尽情享受足球带来的快乐。
当然,今年的中超版图上独缺燕赵球队,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北京国安和天津津门虎两支球队一个正在为冠军奋力一搏,一个则在努力冲击历史最好排名,两座同样拥有深厚足球底蕴的城市迎来了久违的同步上升。
历经30年历史的“京津德比”在当下演绎出了新的篇章,两地球迷和市民应格外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局面,共同期待着两个球队和京津之间的携手共进。
携手共进
首先来自球场内的文明观赛
近日,天津市体育局正式发布《文明观赛公约》,从入场秩序、观赛行为、环境维护等多方面作出明确规范,引导广大市民及观赛者共同守护赛场文明。《公约》里明确提到,要维护观赛秩序,强调理性看待胜负,尊重裁判判罚,杜绝起哄滋事、占座串座等扰乱秩序行为;尊重参赛人员,倡导以文明口号为运动员助威,禁用侮辱性语言及歧视性宣传。同时,《公约》里要求明确抵制“饭圈”乱象、恶意引战等不良言行,为观赛划出清晰的法治与文明边界。
在天津津门虎足球俱乐部的公号上,也提前一天推送《做客工体 展现天津力量!》的文章,特别提到“让我们从我做起,时刻谨记文明底线,用理智言行表达热爱,打造激情不失文明、团结不失礼貌的客队看台,为津门虎队呐喊助威,为中国足球的健康发展贡献天津力量!”
昨天的工体看台上,整齐划一的加油助威声取代了以往口水横飞的对骂,当“京津德比”摒弃了辱骂、终止了喧嚣,所有人都聚精会神于比赛中时,这才是我们期望看到的健康的德比。
就连天津津门虎队主教练于根伟在赛前发布会上也表示:“两个球队的球迷更加理性了,也更加职业了,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球迷之间也应该是这种文化。”
携手共进
还在区域内的紧密配合与协同发展
连日来,京津冀多地遭遇连续极端强降雨,密云、怀柔、延庆、平谷等山区受灾严重,天津市蓟州区、河北省承德市等地都受到不同程度影响。与2023年夏季共同面对灾情一样,这一次,京津冀再次拧成一股绳,统一听从中央调度、紧密配合共同应对自然灾害,生动诠释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一衣带水之情。
11年来,京津冀三地产业链紧密相连,经济总量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交通一体化加速推进,路网织密通达四方;民生福祉不断提升,居民获得感日益增强。如今,京津冀协同发展已进入全方位、高质量深入推进的新阶段。京津冀三地正在逐步打破地理边界,融为一体,共享协同发展带来的红利。
岁月不语,却可以磨平任何棱角。
“京津德比”三十年,也在岁月与时光中慢慢将恩怨化解……足球这项在京津有着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正在成为两地球迷之间情感的纽带。
“京津德比”三十年,记录着两支球队的辉煌与起伏,见证着两座城市的合作与发展,也在一场又一场,一年又一年,一代又一代球员与球迷之间,传递着温情、真情、友情和亲情。如今,2025年,更在共同希冀着区域协同发展的美好未来。
愿未来可以继续用足球搭桥,以友情与亲情连接,共同续写着“京津双城记”里的新德比故事……
记者 | 方奕昕
编辑 | 霍然
综合 | 体坛新视野 津云 北京体育广播 后厂村体工队 天天体育 天津津门虎官微等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