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以安全为生命线,承载着公众的信任与期待。然而,光鲜之下,一线人员正承受着“内卷”与“排查”异化带来的重压,折射出管理逻辑的偏差。
“内卷”之殇:卷错了方向,耗尽了心力
内卷本可驱动进步,但民航的“卷”却常滑向歧途:
卷形式而非实质:精雕台账、炫目PPT、吸睛推送,成了比拼重点,安全核心反遭冷落。
卷关系而非能力:揣摩上意、钻营班次、迎合检查员偏好…精力耗于“做人”,而非精进“做事”。
卷指标而非安全:拍脑袋定下的油门前推、五边稳杆等“飞行指标”,未经论证便大范围筛查。结果虽非处罚,却足以左右晋升、评价乃至人生轨迹。更有甚者,“卷安全”沦为美化万时率报表的数字游戏——修改条款、限制操纵,掩盖而非提升“会飞、敢飞、能飞好”的真本事,实为埋雷之举。
“排查”之痛:失范的权力,失温的机制
排查是安全利剑,但若失却边界与温度,便成伤人凶器:
模糊标准,权力任性:模拟机上片刻表现、检查员几句主观评判,即可否定数年积累。权力若缺乏制约,更易沦为打压异己、泄私愤的工具。
“标签”易贴,“解冻”无期: 一旦被划入“问题名单”,动辄遭遇漫长“冷藏”,晋升受阻、尊严受辱,申诉无门。
结果脱节,寒蝉效应:日常运行稳定者,排查中突判“能力不足”?是偶失水准、真有问题,还是人为因素?缺乏追溯机制的不确定性,滋生“十年寒窗不敌一朝站队”的悲凉,人人自危。
破局之道:回归本质,重塑价值
民航业的核心是“人”,安全的根基不仅在于规章的刚性,更在于人文关怀的温度。要破解当前的困境,需从根源上调整管理逻辑:
1. 正本清源的内卷:聚焦技术精进、团队协作、安全能力提升!以大数据公开飞行时间、事件处理,打破特权与不公,营造“凭实力说话”的风清气正环境。
2. 规范赋能的排查:建立科学、客观、透明的评价标准与流程!落实双向评价,交叉验证排查结果与日常表现、训练记录,杜绝权力滥用。让排查真正服务于“向运行要数据,向训练要安全”。
3. 有温度的安全管理:安全≠冰冷管控!需平衡规章刚性与人文关怀:保障休息、合理负荷、完善容错恢复机制,让敬畏规章者亦能感受职业尊严。
民航人,是行业最宝贵的财富,也常是最沉默的负重者。
唯有让管理回归安全本质、注入人性温度,方能真正兑现“高效、安全、可持续”的承诺,让每一份坚守都闪耀应有的光芒,而非在异化的内耗与失范的排查中黯然失色。#飞行员 #公平与正义 #飞行学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