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闵行区机关大院拆去那堵围墙,原来的老旧绿地成为市民可24小时随心徜徉的玉澜园时,不得不说,这是城区又一座新的口袋公园的诞生,更是城市发展理念的又一次蜕变。它如同一扇敞开的心扉,将曾经紧锁的优质资源向民众温柔敞开,让公共福利如涓涓细流,悄然融入百姓的日常生活,滋养着每一个平凡的日子。
让优质资源惠及于民
文/杨克元
玉澜园的开放,宛如一首动人的诗篇,充满了象征意义。
数月前,这里还是机关大院专属的老旧绿地,如同深宅大院里的闺秀,鲜为外人所知。如今,它化身为全市首座白玉兰主题共享花园,绽放出迷人的光彩。从玉兰花瓣的柔美廊架,到那云雾缭绕的雾森系统,让人置身于“气蒸云梦泽”的诗意仙境;从精心搭配的四季花木,到那便捷舒适的休憩空间,让人体会着“殷殷家乡情”的温暖真挚。这块曾经“藏在深闺人未识”的绿地,经过改造提升,成为市民下楼就能亲近的绿意空间,成为“绿地就在百姓身边”的鲜活注脚。
机关大院拆墙透绿,绝非孤立的偶然事件,而是城市治理者主动打破资源壁垒的生动缩影。长期以来,一些单位附属的绿地、公共空间,因各种缘由处于封闭状态,如同被层层包裹的珍宝,优质资源难以被民众共享,不禁让人生起“朱门深锁无寻处”的遗憾。
闵行区将机关绿地纳入开放计划,玉澜园开放传递出明确而坚定的信号:公共资源理应回归公共属性,让民众成为最终的受益者。这种共享理念如同春风化雨,在上海乃至全国多地开花结果。从各院校大操场面向社区开放,到企事业停车场实行错时共享,资源的流动与融合,让城市的服务更具温度关怀,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捷和谐。
在民生领域,类似的资源共享与优化配置不断推进,如同一幕幕温暖人心的生活场景。
交通出行中,候车亭牌持续完善,共享单车整齐有序、精准补位,巧妙破解了“最后一公里”难题。政务服务里,“高效办成一件事”机制让政策红利直达企业群众,各种创新举措,让办事不再繁琐,如同“轻舟已过万重山”一般畅快。社区生活中,社区便民食堂解决了老年吃饭难题,老旧小区改造让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这些看似细微的变化,背后是丰富资源向民生领域的大力倾斜,是政府部门对民众需求的精准回应。
城市的核心是人,发展的目的是为了让人们生活更美好。
当机关大院的围墙拆除,拆掉的不仅是物理阻隔,更是思想上的壁垒;当更多公共资源向民众敞开大门,带来的不仅是生活便利,更是民众对城市的认同感与幸福感。“此心安处是吾乡”的亲近与归属感油然而生。
让优质资源真正惠及于民,需要持续的制度创新与行动自觉。一方面,要敢于打破既有利益格局,推动更多单位附属资源向社会开放,让“沉睡”的资源活起来,绽放出应有的光彩;另一方面,要在规划之初就注入共享理念,让公共设施建设更贴近民众需求。
唯有如此,才能让“推窗见绿、出门入园”的生活场景成为平常之事,才能让民众在烟火日常中,时刻感受环境改善、资源共享带来的一份美好生活。
玉澜园清晨的阳光穿过玉兰枝叶,洒在散步市民的笑脸上,那笑容如同绽放的花朵般灿烂。这温暖的画面告诉我们,当优质资源与民众需求精准对接,就能绽放出最动人的城市风景,这正是新时代城市发展最应追求的价值底色,纯粹而美好。
注:玉澜园位于水清路沪闵路口北面约50米处,紧邻闵行区政府机关大院东墙。
作者/摄影: 杨克元
编辑:向琴(实习)
初审:高淑婷
复审:林心怡
终审:徐雷冰
转载请注明来自今日闵行官方微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