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不完全统计,整个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一共有11位上将、110位中将起义,中将以下将官则更多,总人数足足有一千多人。
这些起义将领当中,不少人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程潜、唐生智、傅作义,等等。
与之相对应的国民党起义部队也非常多,总规模至少在百万人以上,比如国民党第一兵团、第十九兵团和第六十军,等等。
这些起义部队当中,国民党第六十军改编而来的志愿军第五十军比较出名,在军长曾泽生的带领下,第五十军在朝鲜战场立下赫赫战功。
这些起义将领和部队的诞生,加速了蒋家王朝的覆灭,那么哪位将领或者说哪支部队的起义,对蒋介石的打击最大呢?
笔者认为,非国民党军王晏清统帅的国民党第45军97师莫属。
01、御林军
我们都知道,蒋介石这个人很偏心,国民党军名义上是个整体,实际上有嫡系和非嫡系之分。
所谓嫡系,即蒋介石及其亲信直接掌握的军队,是蒋介石的基本盘,用以牵制其他非嫡系军队及作为野战部队主力使用。
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当中,有所谓“国军五大主力”之说,主要是指的新1军、新6军、第5军、第18军(整编11师)和整编74师(原74军)。
这国军五大主力都是由蒋介石的嫡系将领统帅,它们装备精良,战斗力强,但都是解放军的手下败将,它们或被歼灭,比如整编74师;或溃逃至台湾,比如新1军和新6军,没有一支部队起义。
其实,还有一支部队比国军五大主力地位更高,它同样装备精良、战斗力强,但基本不作为野战部队使用,而是守卫在蒋介石身旁,保护蒋介石集团及“首都”的安全,叫做首都警卫师,是妥妥的御林军。
首都警卫师有多厉害?
它是蒋介石一手打造并亲自掌控的精锐之师,是国民党军中最重要的部队之一,也是蒋家王朝最后一道防线。
它的总兵力达到13000余人,一共有三个团,分别是289团,前身是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警卫团;290团,前身是陈诚担任第六战区司令长官时的警卫团;291团,前身是顾祝同担任第三战区司令长官时的警卫团。
首都警卫师的每名士兵都是精挑细选的,全美械或德械装备,由美国人担任教官,并聘请美国人担任军事顾问,战术体系也都参照西方顶级部队打造。
要成为首都警卫师的军官,必须有黄埔背景或者显赫出身,主要指挥官必须是蒋介石的嫡系,或者蒋介石比较信任的人担任,且这些人必须能力突出,能够独当一面,尤其是师长人选,更是万里挑一。
更厉害的是,首都警卫师常常能得到资源倾斜,比如武器装备优先升级,军饷从来不缺,而且高于普通部队,说白了它就是高人一等,因此被称之为“嫡系之嫡系”、“王牌之王牌”,可想而知它有多厉害。
02、第45军第97师
首都警卫师这个叫法,主要出现在1948年之前,之后它便进行了升级。
解放战争前期,国共双方实力对比悬殊,国民党军拥有430万兵力且装备较好,占据全国七成以上土地和人口,拥有所有大城市和工业,包括军事工业在内;解放军则只有127万兵力,且武器装备较差且少,没有工业基础,也没有外援。
因此,蒋介石发动内战后,提出了速战速决的口号,试图用六个月时间结束战争。
但是,事情远没有蒋介石想的那么简单,他制定的全面进攻计划很快就破产,随之而来的重点进攻也陷入困顿。
军事实力远逊色于国民党军的解放军,在战争中展示出了强悍的战斗力,这种战斗力既来自于高超的指挥艺术,也来自于信念的加持,更来自于人民的支持。
战争发展到1948年的时候,国民党军已经处于劣势,主力部队损失殆尽,起义部队前赴后继,残兵败将只能退守长江以北,作最后的顽抗,以保半壁河山,虽然总兵力依然多于解放军,但能够打硬仗的部队却没有几个,且士气低沉。
此时,蒋介石感受到了巨大的危机,为了保护自身安全,也为了加强首都南京的防御,蒋介石决定对首都警卫师进行升级。
1948年10月,蒋介石将首都警卫师与第102师组建为第45军,首都警卫师获得97师番号,不久增辖第312师。
改编之后的97师,虽然名义上是第45军下辖的野战部队之一,实际上它的任务并未改变,依然作为御林军守卫在蒋介石身边,是与蒋介石关系更加密切的“贴身保镖”。
当时,原97师师长赵霞升任45军军长,97师师长职务因此空缺,由谁来担任师长,蒋介石决定亲自把关。
许多民国党将领对97师师长之职垂涎三尺,他们之中不少人花大价钱打通关节,让自己的名字进入国防部拟订的候选名单,但蒋介石看了都不满意。
这些人要么能力不行,要么人品有问题,要么一看就是关系户,蒋介石要找的人,必须忠诚可靠且能力够强,毕竟关乎到自身安危,可马虎不得,坚决不能随便卖人情。
蒋介石的大公子蒋经国得知此事后,便绕过国防部,直接向蒋介石推荐了一个人,这个人便是王晏清。
对于王晏清这个名字,蒋介石很陌生,便问蒋经国为何推荐此人,蒋经国就做了解释,他听完立马喜笑颜开,当即任命王晏清为97师师长,众将闻讯后无不震惊。
03、97师师长王晏清
王晏清之所以能得到蒋经国的推荐,这就要从他的经历和为人说起了。
淞沪会战以前,王晏清还是罗卓英手下的中尉参谋,在黄埔军校长沙分校学习,后来战事吃紧,罗卓英让他提前结束学业,到前线参战。
奔赴前线后,王晏清参加了许多大型战役,他有勇有谋,敢打敢拼,往往在战事胶着的时候找到突破口,给了罗卓英很大的帮助,也立下了巨大功劳,是抗战时期的名将,抗战结束时担任第208师副师长。
王晏清能力没得说,关键是人品还很好,他为人正直,作风正派,不抽不嫖不赌不沾酒色,不贪图钱财,也不趋炎附势,一心一意打仗,是一位实干家,这样的人简直是国民党将领中的一股清流,也是国民党中难得一见的好人。
蒋经国,作为国民党军中的青年领袖,一直对国民党军中的堕落风气很反感,他锐意改革,试图挽救危局,便四处拉拢人才,像王晏清这样的人,自然是他招纳的对象,他将王晏清视为比较“有所作为”的少壮派军官,打算加以提拔。
因为这一缘故,当97师师长之职空缺之后,蒋经国便推荐了王晏清。
很快,蒋介石就召见了王晏清,经过一番交谈,他认为王晏清谈吐、气质各方面都不错,是个合适的人选。
王晏清到97师上任的时候,正是97师处在巅峰的时期,他受到了很多照顾,也被很多人眼馋;巴结他的人不少,恨他的人也很多。
但是,王晏清却很快陷入了迷茫,别看他手握着一支精锐之师,却感到很沮丧,首先是战局不利,让他大失信心;其次是国军将领已经腐败透顶,即便作为御林军的97师也是如此;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围绕在蒋介石身边的那帮官员,也都是一群腐朽不堪之人,这样的党国,有何理由不亡?
那段时间,解放军过江的传言闹得人心惶惶,货币贬值,社会动荡,官员们都在找退路,没人关心该怎么挽救党国,因为他们不愿意为党国殉难。
王晏清本就反对内战,当局势乱成这个样子,他的信念也开始动摇,以后的路该怎么走,是他需要思考的问题。
恰在此时,中共南京地下党组织掌握了王晏清的心理变化,一个针对他的策反计划,很快就开始实施。
04、王晏清率97师起义
策反王晏清的任务被交给了南京地下党员陆平,经过内线邓昊明和李君素(此二人也是地下党员)的介绍,王晏清认识了陆平。
陆平是聪明的,他没有急于策反,而是与王晏清畅谈时局,他的一些看法和见解十分犀利,让王晏清心生敬佩,久而久之两人便成了无话不谈的朋友。
后来,王晏清偶然知道了陆平的真实身份,但他并不介意,还继续与陆平交往。
陆平意识到,王晏清的思想已经松动,可以开始做策反工作了。
此后,陆平致力于引导王晏清弃暗投明,向蒋家王朝反戈一击,并向王晏清耐心讲解我党的政策和主张,王晏清表示认可,但对起义之事迟迟不表态,实则他内心有顾虑。
私底下,王晏清找了好几位老部下和好友聊天,他虽然表达了对国民政府的不满,还断言国民党必定遭遇失败,却又说自己是蒋介石的学生,蒋氏父子对他有知遇和提携之恩,他认为这个时候发动起义,对蒋介石来说无疑是釜底抽薪,且这种恩将仇报的做法肯定会让天下人耻笑。
陆平了解到王晏清的顾虑后,有针对性地进行了劝导,向王晏清揭发了蒋介石的丑恶行径,称蒋介石的本质是反人民的,这样的人就不配做领袖,为他效忠是愚昧且毫无必要的。
经过几次推心置腹的交谈,王晏清最终被陆平说服,他抛弃了道德思想包袱,打消了顾虑,决定发动起义,回归到人民的怀抱,为争取和平与自由而努力。
1949年3月,陆平与第三野战军司令部取得联系,三野同意给起义提供帮助,并要了97师的无线电密码,以便进行联络。
就在起义紧锣密鼓准备的时候,却发生了意外,毫无秘密工作经验的王晏清,竟然主动给三野的一个联络点打去电话,还在电话中说:
你们电台的呼号是什么?你们没有告诉我,我怎么与你们联系?
97师作为御林军,是保密工作的重中之重,电话一直都有国民党特务监听,王晏清此时给三野打电话,无疑是自我暴露。
很快,王晏清就被南京卫戍区司令部扣押了,时任45军军长陈沛得知消息后,给97师副师长喻天鉴打电话说,“你们的师长有通共嫌疑,你要掌握好军队,绝对不能出错!”
然而,没几个小时,王晏清就被释放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南京卫戍区司令张耀明认为,王晏清身居要职,又是蒋氏父子的红人,蒋氏父子都没怀疑王晏清,自己却仅凭一个电话就抓人,这要是抓错了,自己的身家性命可就不保了,所以他决定暂时释放王晏清,等调查清楚再说。
就这样,王晏清回到了师部,他很懊悔自己的冒失行为,也认识到了事态严重性,便决定迅速发动起义。
于是,王晏清就召集几个心腹开了个会,决定将以执行任务为借口将部队拉到江北,然后再宣布起义,这样就万事大吉了。
之前,97师经过改编,被赋予了野战功能,所以过江执行任务这种事,并不算唐突。
很快命令就下达了,289团团长杨镇洲和290团团长黄子安当即率部奔赴江北,291团团长王义鸾是刚上任的,一听要到江北执行任务,就有些害怕,便给师部打电话确认,却没人接电话,又给军部打电话,这才知道命令是假的。
张耀明接到电话时才反应过来,原来王晏清真的有问题,便连夜向蒋介石进行汇报,还印发了十几万份传单,用飞机到江北撒传单,以5万银元悬赏王晏清的首级。
张耀明的这一招起到了效果,290团团长黄子安不是王晏清的心腹,看到传单后便折返,289团见状也跟着折返,团长杨镇洲见事情发生变故,便脱离部队,独自一人找到王晏清,最终王晏清只带着几个心腹及警卫排来到江北投奔解放军。
05、蒋家王朝的崩塌
由于此次起义准备不足,工作做得也不细致,所以97师除了师部及警卫排之外,大部分都留在了江南,说明这次起义并未完全取得成功。
但是,这一事件却给蒋介王朝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就连御林军都被策反了,还有哪支部队是不能被策反的呢?
消息传回南京的时候,蒋介石如遭雷劈,官员将领也都陷入恐慌之中,生怕自己的部下造反。
有人可能要说,国民党军起义部队那么多,凭什么97师的起义对蒋介石的打击最大?
比如傅作义,他带着几十万人起义,但大家要知道的是,他的起义实则是蒋介石预料之中的,况且他毫无胜算,只有起义这条路可走;
再比如潘朔端,他是国民党军起义第一人,但他的起义在当时只是个小插曲,是在一个团被歼灭的情况下被迫起义的,且并未造成了连锁反应;
还有吴化文,他的起义直接导致济南失守,国民党军陷入巨大被动,他的部队后来还攻占了南京总统府,影响力可以说很大,但说到底他也是被迫起义的,即便他不起义,济南也要失守,战局依然对国民党军不利。
此外,还有程潜的长沙起义,陶峙岳的新疆起义,卢汉的云南起义,刘文辉的西康起义,等等。
这些起义直接导致了一省或者某地的解放,影响力都很大,但话又说回来了,这些人大多与蒋介石有矛盾,他们的起义也多在蒋介石预料之中的,并且蒋介石曾进行干涉,只不过干涉未果。
97师的起义则不同,它的规模不大,造成的损失也有限,但在精神层面对蒋介石的冲击,比国民党军任何一次起义都大。
要知道,97师可是蒋介石亲自掌控,他花费了无数心血,投入了大量资源才建立的部队,被他寄予厚望,是南京最后一道防线,也是他的“贴身保镖”,却在他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发动起义了,换做是你,会作何感想?
再说王晏清,被蒋氏父子认为是绝对忠诚可靠之人,却也离二人而去,那么还有谁可信呢?
97师起义之后,蒋氏父子怒了,也慌了,在解放军随时都可能渡江作战的关键时刻,却发生了如此恶劣之事,导致了蒋家王朝的系统性崩塌:蒋氏父子猜忌心加重,文官武将人人自危,军心也越发动荡不安,没人再愿意替蒋氏父子守住半壁江山了,他们只求能活下来。
所以说,97师起义的威力不在于有多少人起义,导致了多少地盘的丢失,而在于在精神层面给了了蒋家王朝致命一击,蒋介石再也没有信得过且愿意为其死战的部队了。
几个月之后,解放军就发起了渡江作战,国民党军兵败如山倒,97师起义就像导火索一样,引导了更多部队的起义,前文提到的程潜、陶峙岳、刘文辉等的起义,就发生在97师起义之后,很难说他们的起义没有受到97师起义的影响。
实际上,97师的起义并非偶然,是蒋介王朝旧秩序崩塌过程中的必然,只不过它大大加速了这一过程,它改变了战局,也告诉所有人:真正的忠诚,是对国家和人们的忠诚,而不是对某一个人的忠诚,这种精神引导造成的影响比起义本身更具威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