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分是做人的失败,还是行为模式的失败?
那种被误解、被抛弃的恐惧如何与自我价值感紧密相连的痛楚——那种“做人很失败”的绝望感,正是许多边缘型人格障碍(BPD)患者深夜里独自咀嚼的苦涩。边缘型人格障碍个体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的“做人很失败”的感觉,以及将“改变行为模式”等同于“否定自我”的困境,确实是其核心痛苦之一。
“做人很失败”的根源:
强烈的被遗弃恐惧: BPD的核心特征之一是对真实或想象中的被遗弃感到极度恐惧和痛苦。任何关系中的疏离、冷淡、争执,都可能被解读为“被抛弃”的前兆,进而触发“我做人很失败,所以别人都要离开我/厌恶我”的核心信念。
BPD患者常常以“全好全坏”的方式看待他人和自己。当关系出现问题时(这是所有人际关系中不可避免的),他们容易从“对方完全理解我、爱我”的极端,瞬间滑向“对方完全厌恶我、恨我”的另一个极端。同时,对自己的评价也从“我很好”跌入“我很糟糕/做人很失败”的深渊。这种认知模式放大了关系的波动,并直接冲击自我价值感。
BPD患者体验情绪非常强烈且持久,情绪调节能力受损。当感受到不被理解、被拒绝或被批评时,他们体验到的痛苦是剧烈且难以承受的。这种巨大的痛苦感本身就被解释为“事情非常糟糕”(即“我做人很失败导致这一切”)的证据。许多BPD患者存在不稳定或负面的自我形象。在压力下,尤其是在人际冲突中,这个负面的自我形象(“失败者”、“不可爱的人”、“有缺陷的人”)会占据主导地位。
“一意孤行按原方式对待别人”的动力:
他们渴望被理解、被接纳、被爱的需求极其强烈。重复旧有行为模式(即使无效甚至有害),潜意识里是希望最终能遇到一个“完全理解自己、不会离开自己”的人,以此来证明自己不是“失败”的,是值得被爱的。这是一种对核心痛苦信念(“我不可爱”、“我做人失败”)的绝望反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