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点击▲观看视频
最近有两件事情要结合起来看才有味道。
一件事情是贸易战,另外一件事情是新一轮“去产能”大运动。
首先,关于贸易战,虽然我们很关心最后的关税数据,但是我们尤其要关注的是美国和越南前些天修的那套“样板房”——对于被认定为是转口贸易的商品额外加征40%的关税。
为什么说是“样板房”呢?因为大概率,各国接下来的对美贸易条款中都有会类似的条款。为什么?一是美国强压,二是从各国私心来说,借此机会建立自己的供应链体系何乐而不为呢?如果外国也有“国运一说”,也许很多国家就把这次机会当成“国运”呢。
所以第一件事,大家记住一个结论,就是转口贸易一定会被慢慢封堵死。
第二件事,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要求,依法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中央财经委员会是负责经济领域重大工作的顶层设计,也就是说,这个会议的每个字、每句话都可能影响国内经济重大走向。
于是,新一轮的行业“反内卷”、去产能行动轰轰烈烈展开了,这是自2015年之后,我们第二次明确提出“去产能”。而行业从钢铁、水泥、电池到光伏,就连母猪都要减产100万头,接下来相信会有更多行业参与。
这两件事为什么要结合起来看。我们来看看这两件事有没有哪些地方是串联在一起的。
转口贸易指的是什么?是指那些绝大部分供应链在国内完成,到国外简单组装一下或加个包装再卖到第三国,或者只是港口转一下的产品,俗称外贸界的“阳澄湖大闸蟹”。
我们出口的很多产品,是不是又是典型的产能过剩产品呢?
钢铁是吗?是,很多国家对中国钢铁进口实行的都是配额制,甚至不允许中国钢铁企业去当地投产。
光伏,是吗?是,我们可是凭一国之力把产能干到了全球需求量的近两倍。
服装是吗?是,看看那一堆堆的库存。
建材家居是吗?是。曾经吃了不少反倾销官司的不就是他们吗?
那么接下来外贸领域被针对的会是哪些行业和企业呢?如果你是产能过剩的典型企业,而你又恰好比较依赖转口贸易,那很遗憾,内外都容不得你。
这时候怎么办?
大企业可以承诺减产,比如信义光能、福莱特等十大光伏头部企业达成协议,自7月起通过“冷修”或“堵窑口”等方式减产30%,毕竟家大业大。
但作为中小企业,你可能就那么点产量,减完以后,市场还没调整完,你可能已经熬不下去了,轰然倒塌在供给侧改革成功的春天到来之前。甚至有一种更惨烈的情况,有些落后产能会被强制关闭。
我之前有一个视频跟大家聊了一下,说接下来两类企业可能面临着淘汰,一类是转型不了的,一类是转不出去的。
转型不了的,指的是你只能做传统的落后产能,没办法转型成国内想要的“优质生产力“。转不出去,指的是没有出海的能力和决心,死守在国内,这里的出海指的是真正的产能出海、供应链出海,不是转口贸易。是我们把工厂、团队一起投入到海外。
再从一个深层次来说,中国供应链的全球重构是一个必然的趋势。中国企业的大出海也是必然趋势。而且从经济规律来讲,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经历从低端产能到高端产能,从基础制造到技术制造,从低附加值产业到高附加值产业的过程。放眼比我们发展的早的国家,欧美、日本都经历过这个阶段。
那么国内这一轮反内卷式去产能,是不是也是有意识地在做更新迭代呢?把一部分落后产能减掉、送出去,集中精力搞优质生产力。我想不是没可能。
那哪里需要我们认为的“落后产能“呢?朋友们,世界广阔,在我们这里卷的要死的行业,可能是很多国家梦寐以求的吗?一件服装,从面料到纽扣到商标到拉链,你能想象可能有些国家除了缝纫其他都等着你去健全吗?彼之砒霜,吾之蜜糖。
所以,要不转型,从“落后”变成“新质”,要不出海,寻找更广阔的天地。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