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 本文根据真实社会事件改编,部分细节经过文学化处理,人物姓名均为化名。
"妈妈放我出去...妈妈放我出去..."
挖掘机轰鸣声中,这道微弱的女声如同来自地狱的呼唤。司
机老张瞬间关掉发动机,整个拆迁现场死一般寂静。
声音从废墟深处传来,那里原本是一堵厚重的墙壁。
老张的脸色刷地变得煞白,手中的烟头无声地掉在了地上。
01
2025-08-04,春寒料峭的早晨,城北老工业区的拆迁工作进入最后阶段。
这片建于上世纪90年代的住宅楼群即将为新的城市规划让路。
"今天争取把7号楼拆完。"工程队长王华军对着对讲机安排着工作。
挖掘机司机老张已经在这个行业摸爬滚打了二十多年,什么样的建筑他没见过。
可当他操控着巨大的铁臂撞击7号楼三单元的承重墙时,意外发生了。
"咚——"
沉闷的撞击声后,墙体出现了裂缝。
就在这时,一道细如游丝的声音从裂缝中传了出来。
"妈妈...放我出去..."
老张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摘下安全帽,仔细倾听。
"妈妈放我出去...妈妈放我出去..."
声音断断续续,带着无尽的绝望和哀求。
"王队长!王队长!"老张的声音在对讲机里颤抖着,"这里面...这里面有人!"
王华军原本在另一栋楼指挥作业,听到老张的呼叫后迅速赶来。
"什么情况?"
老张指着那道裂缝,脸色苍白:"刚才撞击的时候,里面传出了求救声。是个女人的声音,一直在喊'妈妈放我出去'。"
王华军皱着眉头走近墙体,贴着裂缝仔细听了几分钟。
果然,微弱的声音还在持续着。
"立即停工!"王华军对着对讲机大声命令,"所有机械停止作业!"
很快,整个拆迁现场的机器声全部停下。在这片寂静中,那道求救声显得格外清晰。
围观的工人越来越多,大家都贴着墙壁倾听。
"真的有人!"年轻的工人小李惊呼道,"声音就是从墙里面传出来的!"
"这怎么可能?"
老工人刘师傅摇着头,"这墙看起来有二三十公分厚,怎么会有人在里面?"
王华军立即拨通了110。
"警察同志,我们在拆迁现场发现异常情况,有人被困在墙体内部,情况紧急。"
十五分钟后,三辆警车呼啸而至,民警队长赵建国带着几名警员迅速赶到现场。
"具体情况怎么样?"赵建国问道。
王华军指着裂缝:"声音就是从这里传出来的。我们初步判断,这堵墙后面可能有个密室。"
赵建国贴着墙壁听了一会儿,脸色瞬间凝重起来。
"妈妈放我出去...妈妈放我出去..."
声音依然在重复着同样的话语,语调平缓,没有急促的呼救感,更像是一种机械性的重复。
"立即联系消防队和救援队。"
赵建国对副手说道,"同时通知技术科,需要专业设备探测墙体结构。"
消息很快传开,附近的居民也围了过来。
"这不是原来李家住的地方吗?"一位六十多岁的大妈指着那面墙说道。
"李家?"赵建国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信息,"您能详细说说吗?"
大妈名叫张桂花,是这个小区的老住户。
"李家啊,以前住在三单元302。夫妻俩带着一个小女孩,大概在1999年的时候搬走了。"
张桂花回忆着,"那时候搬得挺急的,连招呼都没打。"
"小女孩多大?"
"七八岁的样子吧,很可爱的一个孩子。叫什么来着...对了,叫小雨。"
赵建国和同事交换了一个眼神。时间对上了,如果墙内真的有人,而且是25年前被困的...
"张大妈,您还记得当时的具体情况吗?"
张桂花皱着眉头想了想:"那段时间很奇怪。
先是听说他们家小孩丢了,李家夫妻俩急得不行,天天在小区里找,还报了警。
过了大概半年吧,他们突然就搬走了。"
这时,消防队和专业救援队也赶到了现场。
探测设备很快显示,这堵墙后面确实存在一个空间。
"空间不大,大概2米长、1.5米宽、2米高的样子。"技术员报告道。
救援队长李强制定了救援方案:"我们从侧面开一个洞,避免直接破坏可能的生存空间。"
电钻开始工作,水泥墙体被一点一点地凿开。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屏住呼吸等待着这个25年秘密的揭开。
"快穿透了!"李强看着墙体厚度,"再有十几公分就能开洞了。"
就在这时,墙内的声音突然停止了。
整个现场安静得可怕,只有电钻的声音在回响。
"声音没了?"老张紧张地问道。
大家再次贴近墙体仔细倾听,确实,刚才还在重复的求救声彻底消失了。
"会不会是听到了外面的动静?"民警小王猜测道。
就在众人疑惑的时候,墙体被彻底打通了。
李强举着强光手电向洞内照去,所有人都伸长了脖子想看清里面的情况。
"看到什么了?"赵建国急切地问道。
李强的脸色变得异常复杂,他缓缓回过头,声音有些颤抖:
"里面...里面确实有个房间。有床铺,有生活用品,墙上还有很多刻痕,但是..."
"但是什么?"
"里面没有人。"
02
这个结果让在场的所有人都困惑不解。
刚才明明听到了求救声,可密室里却空无一人。
赵建国决定进入密室查看,救援人员将洞口扩大,足够一个人爬进去。
强光手电照亮了这个封闭了25年的空间。
密室内部的场景让人震惊。
这里确实曾经有人长期生活过——破旧的被褥整齐地叠放在角落,几个搪瓷碗摆在简易的木桌上,墙壁上贴着一些已经发黄的儿童画。
最引人注目的是墙上密密麻麻的刻痕,有数字,有文字,还有一些奇怪的符号。
"这些刻痕像是在记录时间。"
跟随进入的技术员分析道,"从墙体的新旧程度看,这些刻痕跨越了很长的时间段。"
赵建国仔细观察着这些痕迹,心情越来越沉重。
如果他的推测没错,这里曾经关押着一个人,而且时间长达数年甚至更久。
"立即封锁现场,这里可能涉及刑事案件。"
赵建国对副手说道,"联系刑侦队,需要专业人员来处理。"
很快,刑侦队长陈国华带着法医和技术人员赶到现场。
现场勘查持续了整整一天。
法医在密室内提取了大量样本,包括毛发、指纹、DNA等证据。
"从现场痕迹看,这里确实有人长期居住过。"
法医老刘向陈国华汇报,"而且从生活痕迹判断,被困者应该是从幼童开始,一直到成年。"
"时间跨度有多长?"
"至少15年以上。墙上的刻痕显示,被困者用这种方式记录着日期。
如果推算没错,从1999年开始,一直持续到2016年左右。"
这个结论让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
一个人被关在这么小的空间里长达17年?这简直令人难以置信。
陈国华立即安排人手调取当年的档案。
2025-08-04的报案记录很快被找到了。
"李建国,男,32岁,工人。报案称8岁女儿李小雨于7月14日晚失踪,请求协助寻找。"
案卷记录显示,当时负责这个案子的是已经退休的老民警张德福,陈国华立即联系了张德福。
"李小雨失踪案?"
张德福在电话里回忆着,"这个案子我记得很清楚。
当时我们出动了大量警力搜寻,几乎把整个小区翻了个遍,连下水道都检查了,就是找不到人。"
"李家父母当时的表现怎么样?"
"非常着急,特别是孩子母亲王素梅,哭得死去活来的。李建国也是天天来派出所询问进展。"
张德福顿了顿,"不过现在想起来,有个细节确实挺奇怪的。"
"什么细节?"
"搜查的时候,我们要求进入李家查看,李建国很配合,但是王素梅显得有些紧张。
特别是当我们要检查储藏室的时候,她一直在旁边唠叨,说那里面都是杂物,孩子不可能藏在那里。"
"储藏室?"陈国华敏锐地捕捉到了关键信息。
"对,就是现在发现密室的那个位置。当时我们也进去看了,确实堆满了杂物,没有异常。"
挂掉电话后,陈国华陷入了沉思。
如果密室就在储藏室的位置,那么当年警方搜查时为什么没有发现?
他决定再次联系张桂花等老住户,了解更多细节。
"张大妈,您还记得李家的储藏室吗?"
"记得啊,在厨房旁边,挺大的一个房间。"
张桂花回答道,"李家搬走后,听说房东把那里改造了一下,好像是用来放杂物的。"
"改造?怎么改造的?"
"具体我也不清楚,就听说重新粉刷了墙壁,还加了一些隔板什么的。"
陈国华越想越觉得不对劲。
他调取了当年房屋的平面图,对比现在的结构,发现储藏室的空间确实被人为缩小了。
"有人在储藏室里建了一面假墙。"
技术员的分析证实了陈国华的推测,"从墙体结构看,这面墙是后加的,而且施工时间大概就在1999年左右。"
真相开始浮出水面。
李小雨并没有失踪,而是被人关在了自己家的储藏室里。
为了掩人耳目,有人在储藏室里建了一面假墙,制造了一个密室。
"李建国夫妇有重大作案嫌疑。"
陈国华做出判断,"立即发布协查通报,寻找李建国和王素梅的下落。"
李建国夫妇在1999年底搬离了这个小区,此后销声匿迹。
警方通过户籍系统查询,发现他们曾经在多个城市辗转居住,最近的记录显示在2020年,两人出现在距离此地500公里外的一个小县城。
"可能还活着。"
负责追查的民警小赵汇报道,"我们已经联系了当地警方,正在核实他们的具体位置。"
就在警方紧锣密鼓地追查李建国夫妇的时候,更多关于这个案子的细节开始浮出水面。
小区里的老住户们纷纷回忆起当年的一些异常情况。
"现在想起来,李家搬走前的半年里,确实有些奇怪的地方。"
邻居老王告诉警方,"经常在深夜听到他们家有奇怪的声音,像是在敲墙。"
"还有,王素梅经常一个人买很多食物,明明就夫妻两个人,却买得像是要养活三四个人一样。"另一位邻居补充道。
"李建国那段时间也变得很奇怪,以前挺开朗的一个人,突然变得神神秘秘的,见到邻居也不爱说话了。"
这些细节串联起来,让整个案件的轮廓越来越清晰。
李小雨并没有失踪,她被父母关在了家里的密室中。
而且从种种迹象看,她在密室里生活了很多年。
但是,如果李小雨真的被关了这么多年,那么她现在在哪里?刚才听到的求救声又是怎么回事?
03
为了还原事件的真相,警方决定从源头开始调查。
通过走访当年的邻居和李建国的同事,一个悲剧家庭的全貌逐渐展现在众人面前。
1999年的李建国32岁,在当地一家机械厂做工人。
妻子王素梅28岁,是个家庭主妇。8岁的女儿李小雨聪明伶俐,是夫妻俩的掌上明珠。
"李建国这个人平时挺老实的,干活也踏实。"
当年的同事老陈回忆道,"就是脾气有点急,特别是喝了酒之后。"
"王素梅呢?"
"王素梅性格比较内向,不太爱说话。不过对小雨特别好,简直是含在嘴里怕化了。"
从邻居们的描述来看,李家虽然经济条件一般,但一家三口的生活还算和睦。
然而,1999年7月,一切都改变了。
"具体是7月14日晚上。"
当年住在李家楼下的刘大爷向警方详细描述了那个夜晚的情况,"大概晚上十点多的时候,我听到楼上传来争吵声。"
"争吵的内容您听清了吗?"
"听不太清楚,但是声音很大。后来还听到了摔东西的声音,还有小孩的哭声。"
刘大爷皱着眉头回忆,"我当时还想着要不要上去看看,但是想想人家家务事,就没管。"
"后来呢?"
"大概十一点多的时候,声音突然停了。整栋楼都安静下来了。"
第二天早上,李建国就跑到派出所报案,说女儿失踪了。
"李建国当时的表现很着急,一直在问我们能不能马上出警寻找。"
当年的接警员回忆道,"他说昨天晚上女儿还在家里,早上起来就不见了。"
"王素梅呢?"
"王素梅哭得很厉害,话都说不清楚了。一直在重复'我的小雨,我的小雨'。"
警方当时的搜寻工作非常细致。
除了李家自己的房子,连整栋楼的天台、地下室都仔细搜查了。
附近的公园、河边、工地也都找遍了。
"我们甚至调动了警犬。"
张德福回忆道,"但是奇怪的是,警犬在李家门口就失去了小雨的气味追踪。"
搜寻工作持续了一个月,动用了大量警力,但始终没有找到李小雨的任何踪迹。
"当时我们怀疑过很多可能性。"
张德福说道,"拐卖、意外坠落、甚至是被熟人带走,但是所有线索都断了。"
就在案件陷入僵局的时候,李家夫妇的行为开始变得古怪起来。
"大概是9月份的时候吧,我发现王素梅买菜的习惯变了。"
卖菜的老板娘向警方反映,"以前她买菜都是按两个人的量买,但是那段时间开始,她总是买三个人的份量。"
"我问她是不是有亲戚来住,她就支支吾吾地说是的。但是我从来没见过什么亲戚。"
不仅如此,邻居们还注意到李家经常在半夜有异常动静。
"经常听到搬动家具的声音,还有低声的说话声。"
住在隔壁的张大妈说道,"有时候还能听到敲击墙壁的声音。"
"我有一次半夜上厕所,听到隔壁好像有人在哭,声音很小,像是在被子里哭一样。"
这些异常情况一直持续到1999年底,12月的一个晚上,李建国夫妇突然搬走了。
"搬家当天我看见了,就李建国一个人在搬东西。"
邻居老王回忆道,"王素梅一直在房间里,没有出来。"
"东西搬得也不多,就几个大包袱。家具什么的都留下了。"
更奇怪的是,李建国在搬走前,特意找了房东,说要对储藏室进行一些小改动。
"他说储藏室太大了,想隔一下,做个杂物间。"
当年的房东向警方证实,"我同意了,毕竟是为了更好地利用空间。"
"改动了什么?"
"就是在储藏室里砌了一面墙,把空间分成两部分。前面的部分放杂物,后面的部分封死了。"
房东当时并没有在意这个细节,以为只是普通的装修。
"李建国说后面的部分有个裂缝,怕影响楼体结构,所以封死比较安全。"
现在回想起来,这面墙正是密室的关键。
李建国用这种方式,将女儿彻底隐藏在了墙体后面。
搬走后的李建国夫妇就像人间蒸发了一样。
他们没有留下任何联系方式,也没有告诉任何人要去哪里。
"当时我们也试图追踪他们的去向,但是没有线索。"
张德福说道,"而且李小雨的失踪案也没有新的进展,逐渐就成了悬案。"
25年过去了,当年那个8岁的小女孩如果还活着,现在应该已经33岁了。
但是,她真的还活着吗?
从密室内的生活痕迹看,确实有人在里面生活了很多年。
墙上的刻痕密密麻麻,像是在记录着什么。
而且最重要的是,就在今天上午,所有人都听到了那声求救:"妈妈放我出去。"
这声音到底从何而来?
当救援人员撬开那道厚重的墙壁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密室内部的景象让在场的人无不震惊——这里竟然有着完整的生活痕迹,破旧的被褥、散落的玩具,还有墙上密密麻麻的刻痕...
但更令人不解的是,现场除了这些25年前的物品,却没有发现任何人的踪迹。
当调查人员仔细检查那些墙上的刻痕时,技术员老刘突然脸色大变。
他颤抖着手指向墙角的一行小字,那里用稚嫩的笔迹写着一行让所有人毛骨悚然的文字...
而就在这时,从密室深处的角落里,传来了"咔嚓"一声轻响,仿佛有什么机关被触发了。
紧接着,一个让所有人都意想不到的秘密即将浮出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