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01
在当下对中国的各种看法众说纷纭,其中不乏偏见与误解。
三个月前柏林工业大学的学术报告厅里,一场围绕中国的激烈辩论正在展开。
瓦格纳教授指出大家对中国了解有偏差,却引来同事们群起攻之,从经济泡沫到社会问题,各种质疑声劈头盖脸。
在争论白热化时,这场学术之争竟演变成了一场赌气的实地考察之约,德国一众顶尖学者决定组团来中国一探究竟。
这支德国专家团队,在这趟飞往北京的航班上,整整吵了十几个小时,每个人都情绪亢奋、脸红脖子粗,连空乘人员怎么劝都没用。
他们为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吵得不可开交——中国究竟是个啥模样?
直到飞机舱门打开的那一刻,所有的一切,都悄然发生了改变。
三个月前,柏林工业大学的学术报告厅里,一场激烈的辩论正在进行。
“各位同仁,我必须得说,我们对中国的了解存在很大的偏差。”
瓦格纳教授站在讲台上,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颤抖。
他刚刚结束了一份关于中国基础设施发展的报告,台下的同事们脸色都不太好看。
穆勒博士第一个站起来,用力地拍了拍桌子:“瓦格纳,你是不是被什么给迷惑了?中国的经济数据造假,这可是全世界都清楚的事情!”
“没错!”基础设施专家贝克尔教授也猛地站起来,“那些所谓的高铁、港口,不过是为了面子搞的工程!债务危机马上就要来了!”
瓦格纳深吸了一口气,尽量让自己平静下来:“贝克尔,你上次去中国是什么时候?”
“我……我根本没必要去!所有的分析报告都明明白白地摆在那里!”贝克尔的脸涨得通红,眼神中透露出不屑。
“这就是问题所在!”瓦格纳教授挥舞着手中的数据报告,情绪有些激动,“我们都在用十年前、二十年前的印象来评判现在的中国!”
经济学者费舍尔也愤怒地站了起来:“瓦格纳,你看看这些债务数据,看看这些产能过剩的数字!中国经济就是一个巨大的泡沫,随时都会破裂!”
“泡沫?”瓦格纳苦笑了一下,“费舍尔,如果这真的是泡沫,那这个泡沫已经持续了四十多年,而且还在不断地膨胀!”
社会学家伯格曼激动得声音都变了调:“瓦格纳,你简直是疯了!中国的社会问题、环境问题、人权问题,你都选择视而不见吗?”
“我并没有视而不见!”瓦格纳用力地拍了拍讲台,“但我们不能因为偏见就否认事实的存在!”
整个报告厅顿时乱作一团,同事们开始激烈地争吵起来。
有人支持瓦格纳,但更多的人站在反对的一边,纷纷指责他的观点。
“够了!”穆勒博士怒吼一声,声音在报告厅里回荡,“瓦格纳,你如果真的这么坚信自己的观点,那就用实际行动证明给我们看!”
“好!”瓦格纳的眼睛也红了,“我们组团去中国实地考察!亲眼看看真相到底是什么!”
“去就去!”贝克尔教授咬牙切齿地说,“我倒要看看你怎么自圆其说,怎么解释你那些荒谬的观点!”
就这样一场学术争论演变成了一次赌气般的实地考察计划。
02
组建考察团的过程充满了紧张的气氛。
“瓦格纳,我警告你,这次考察如果证明你是错的,你必须公开向全体同事道歉!”
穆勒博士在瓦格纳的办公室里来回踱步,眼神中透露出严肃和不满。
瓦格纳疲惫地揉了揉太阳穴,试图让自己放松下来:“穆勒,我们是多年的朋友了,为什么要把事情搞得这么僵呢?”
“朋友?”穆勒冷笑一声,“朋友可不会拿学术声誉开玩笑!你知道如果我们错了,会有什么后果吗?我们的学术地位、声誉都会受到影响!”
贝克尔教授推门而入,满脸怒气:“瓦格纳,我已经联系了基础设施评估小组,我们会用最专业的眼光来检验你所谓的‘奇迹’!看看它们到底经不经得起推敲!”
“还有我!”费舍尔也跟着走了进来,“我会带上最新的经济分析模型,让你看看什么叫客观数据!到时候你就知道你的观点有多么荒谬了!”
伯格曼紧随其后,语气坚定地说:“社会调研我来负责,我要看看你口中的‘发展’背后到底隐藏了多少问题!我要揭开那层华丽的面纱!”
瓦格纳看着这些同事一个个满脸愤怒的表情,心里五味杂陈。
他们都是德国顶尖的专家,平时关系融洽,现在却因为对中国的不同看法闹到了这种地步。
“你们都这么反对,为什么还要去呢?”瓦格纳疑惑地问道。
“因为我们要让你彻底清醒过来!”穆勒咬着牙说,“我们要用事实来粉碎你的幻想!让你知道你的观点是多么的不切实际!”
“好,那就走着瞧!”瓦格纳站起来,眼神中透露出坚定,“但我也有一个条件,如果我是对的,你们所有人都要公开承认错误!”
“没问题!”贝克尔用力地拍了拍桌子,“我敢打赌,到时候认错的一定是你!你就等着瞧吧!”
办公室里的气氛紧张得让人窒息,几个德国顶尖学者为了一个遥远国家的发展状况争得面红耳赤互不相让。
03
出发前一天晚上,瓦格纳教授独自坐在家里书房,桌上堆满了各种资料和文件。
他心里乱糟糟的,充满了煎熬。
妻子索菲亚轻轻推开门,眼睛红红的,像是哭过:“亲爱的,你真的决定要去吗?”
瓦格纳抬起头,声音有些发颤:“我必须得去。”
索菲亚坐到他身边,声音带着哭腔:“可是,要是你的判断错了怎么办?穆勒他们都说,这次考察要是失败了,你可能会被学校解雇的。”
瓦格纳紧紧握住妻子的手:“索菲亚,有时候,寻找真相比保住名声更重要。”
索菲亚还是担心:“但你有信心吗?万一中国真的不是你想象的那样呢?”
瓦格纳沉默了很久。
他心里其实也没底,说不紧张、不怀疑那是假的。
这些年关于中国的负面报道太多了,连他自己有时候都会动摇。
这时电话铃响了,是穆勒打来的。
“瓦格纳,我最后再问你一次,你真的要去吗?”
穆勒的声音里带着一丝恳求,“我们这么多年的朋友,别因为这件事闹翻了。”
瓦格纳深吸一口气:“穆勒,正因为我们是朋友,我才更希望你能看到真实的情况。”
“真实?”穆勒苦笑了一声,“瓦格纳,你以为你就掌握了真实?整个欧洲的媒体、智库、学者都在说同样的话,难道他们都错了,就你一个人对?”
瓦格纳感到一阵头晕。
穆勒说得没错,如果全世界的主流观点都一致,他凭什么认为自己是对的?
瓦格纳环顾书房,看着满墙的学位证书,看着妻子担忧的眼神。
这一刻他心里充满了恐惧。
万一真的错了怎么办?万一中国真的不是他想象的那样怎么办?万一这次考察让他成为德国学术界的笑柄怎么办?
但是在深夜的书房里,瓦格纳想起了自己做学者的初心——那就是追求真相,哪怕付出代价。
“穆勒,明天我们还是按时出发。”瓦格纳的声音重新变得坚定。
电话那头传来穆勒愤怒的声音:“好!瓦格纳,你自己选的路,到时候别后悔!”
04
第二天在机场里,德国专家团队的气氛异常紧张。
“瓦格纳,这是最后的机会了!”贝克尔拖着行李箱,声音里带着怒火,“现在回去还来得及!”
“是啊,”费舍尔也劝道,“我们何必为了一个可能错误的观点跑这么远?”
瓦格纳看着这些昔日的同事和朋友,心里五味杂陈。
他们的反对如此强烈,让他再次怀疑自己的判断。
“各位,”瓦格纳深吸一口气,“既然我们都到这里了,就按原计划执行吧。”
“哼!”穆勒冷哼一声,“到时候可别说我们没给你机会!”
登机后争论更加激烈。
十几个小时的飞行时间里,他们几乎没有停止过辩论。
“瓦格纳,你看看这份报告!”费舍尔拿出一叠文件,“中国的债务已经占GDP的300%了!这是什么概念?这是经济即将崩溃的信号!”
“还有这个!”贝克尔也拿出资料,“中国的基础设施投资回报率持续下降,很多项目都是亏本的!”
伯格曼更是激动:“我这里有详细的社会问题调研,贫富差距、环境污染、社会矛盾,哪一样不是大问题?”
瓦格纳被他们围攻得喘不过气来,但他还是坚持:“数据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我们需要的是亲眼去看。”
“亲眼去看?”穆勒讽刺地笑了,“你以为他们会让你看到真实的一面?一切都会被包装得很好!”
“对!”贝克尔附和道,“这就是一场精心安排的作秀!”
周围的乘客开始投来不满的目光,空乘人员多次过来劝阻,但这些德国学者的争论却越来越激烈。
“瓦格纳,我们合作这么多年,我从来没见过你这么固执!”穆勒的声音都开始发抖,“你到底怎么了?”
“我没怎么!”瓦格纳也激动起来,“我只是不愿意被偏见蒙蔽了双眼!”
“偏见?”费舍尔冷笑,“全世界的经济学家都看出了中国经济的问题,这叫偏见?”
“全世界?”瓦格纳反驳道,“那为什么中国经济还在增长?为什么中国的影响力还在扩大?”
“泡沫!就是泡沫!”伯格曼拍着椅背,“总有破灭的一天!”
机舱里的气氛越来越紧张,几个德国顶尖学者为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国家争得面红耳赤。
05
飞机开始下降,北京时间显示即将到达目的地。
舱内的争论达到了白热化程度。
“穆勒,我最后再问你一次,”瓦格纳转过身,直视着这个合作了二十多年的老朋友,“如果我是对的,你会怎么做?”
穆勒红着眼睛,声音颤抖:“如果你是对的……如果你真的是对的,我会在柏林工业大学的全体大会上公开向你道歉!”
“那如果你是错的呢?”贝克尔冷冷地问。
瓦格纳深吸一口气:“如果我错了,我会辞去教职,退出学术界。”
“什么?!”费舍尔惊叫起来,“瓦格纳,你疯了?”
“我没疯,”瓦格纳的声音异常坚定,“一个学者如果在重大问题上犯错,就应该承担后果。”
伯格曼激动地站起来:“瓦格纳,事情不必搞得这么极端!”
“不,”穆勒冷冷地说,“让他这么说。瓦格纳,你确定要赌上自己的整个学术生涯?”
“确定。”瓦格纳毫不犹豫。
机舱里陷入了死一般的寂静。
每个人都意识到,这不再是一次普通的学术考察,而是一场关乎名誉、事业甚至友谊的豪赌。
飞机的颠簸越来越明显,窗外已经能看到地面的轮廓。
“瓦格纳,”穆勒的声音里带着一丝哀求,“我们的友谊不要因为这件事结束,好吗?”
瓦格纳握住穆勒的手:“穆勒,真正的友谊应该建立在真实的基础上。”
贝克尔看着窗外,喃喃自语:“马上就要见分晓了。”
费舍尔紧张地整理着手中的资料:“希望我们不会后悔这次旅行。”
伯格曼深深叹了口气:“无论结果如何,这都将是我们学术生涯中最重要的一次考察。”
飞机开始最后的下降,每个人的心跳都在加速。
他们即将踏上一片充满争议的土地,即将验证他们坚持了多年的观点。
胜者将获得巨大的学术声誉,败者将面临信誉的彻底崩塌。
飞机轮子接触跑道的瞬间,每个人都屏住了呼吸。
瓦格纳教授的手心全是汗,他紧握着扶手,心跳得飞快。
二十多年的学术生涯,所有的声誉和尊严,都压在了接下来的几天里。
穆勒博士脸色苍白,他既期待着看到自己预想中的景象来证明瓦格纳的错误,又隐隐担心万一事实不是这样怎么办。
他们的友谊、他在学术界的地位,甚至整个德国学界对中国的认知,都可能在这一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贝克尔教授死死盯着舷窗外,手指不停地敲击着椅背,这是他紧张时的习惯动作。
作为基础设施专家,他已经准备好了一套完整的评估标准,要用最挑剔的眼光检视所谓的“中国奇迹”。
费舍尔和伯格曼交换了一个眼神,两人都看到了对方眼中的不安。
经济数据和社会调研是他们的专业领域,如果连他们都看走了眼,那将是职业生涯的巨大打击。
舱门缓缓打开,空乘人员开始引导乘客下机。
德国专家团队缓缓起身,每个人的动作都显得有些僵硬。
他们走向舱门,走向那个他们争论了无数次却从未真正了解的国度。
就在踏出舱门的那一瞬间,所有人都愣住了。
贝克尔张大了嘴巴,手中的公文包掉在了地上。
穆勒瞪大双眼,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费舍尔和伯格曼相视而立,完全说不出话来。
就连一直坚持自己观点的瓦格纳教授,也在那一刻彻底呆住了。
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了。
没有人说话,没有人移动,他们就那样站在舱门口,被眼前的景象彻底震撼了……